土圍子建在一個高坡上,磚石結構。皖北是李鴻章淮軍的老巢,這種土圍子多數都是退役的淮軍軍官們建成的。這些淮軍軍官要麼就是本地地主出身,要麼跟著李鴻章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的時候立下了不小的軍功,衣錦還鄉之後就成了地主。皖北土匪不少,建設土圍子一方面來說可以防備土匪,另一方面,透過建設這種土圍子,本身也讓這些退役軍官們掌握了鄉里面的權力。畢竟這些軍官們也跟著李鴻章東征西討,組織能力比起鄉間的土地主那是強出去太多了。他們掌握了鄉間的權力之後,透過扶植人脈,把子弟們送進北洋軍,倒也成了這些地方上子弟們的一個出路。歷史上,段祺瑞被稱為“皖系”,可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安徽人,他手下的部隊裡面,皖北出身的人可不少。
“碼頭”上戒備很嚴。畢竟土圍子裡面的“指揮官”很多都是退役軍人出身,一些最起碼的組織能力他們還是有的。而且根據人民黨的調查,這位張有良地主自己根本不種地,他的土地都是租給別人來耕種。不少資訊指出,張有良地主貌似是一股土匪背後的支柱。
船頭上插著人民黨的黨旗,很扎眼。遠遠的就有碼頭上的人看到,華雄茂視力極佳,他看到有人跑回土圍子裡面報信。而碼頭上的其他人已經嚴陣以待。還真有點如臨大敵的意思。
“你們是幹什麼的?”保險團的船隻沒有能靠岸,兩艘小船已經開了出來,堵在保險團的前面。船頭上的人高聲喊道:“你們是什麼人?”
“我們是縣裡面保險團的人,來拜訪一下張有良張太爺。”華雄茂聲音清朗,傳出去很遠。
對方沒有想到華雄茂如此直接,楞了愣才接著問道:“你們拜訪張太爺有什麼事情。”
“不少咱們嶽張集的人發水的時候都到了縣裡面逃難。現在水已經退了,我們尋思著大家都得吃飯,不能餓死啊。可是糧食不夠,我們想和張太爺商量一下,讓大家都回來。這嶽張集的地讓大家一起種,就不要收租子了。好歹種出點吃的,讓大家活過今年這個災年再說。”華雄茂喊這話的時候,用足了底氣,聲音又亮又遠。不僅僅對面兩條小船上的人聽得清清楚楚,連岸上的那些人也都聽得清楚。
所有人聽完這話都是一愣,接著一陣鬨笑聲立刻響了起來。其間夾雜著各種嘲笑。
“不交租?嶽張集的地大家一起種?哈哈,哈哈哈哈!”
“種地還不交租?保險團的人傻了吧!”
“嘿嘿,你把張太爺當什麼人啦?”
這些嘲笑聲都是手握兵器甚至是火銃鳥槍之類的人發出的,想來這些人應該是這個土圍子的守衛,或者乾脆就是傳說中與張有良地主關係密切的土匪也說不定。那些沒有武器,只是在旁邊的人卻大多數都沒有笑,反倒是目瞪口呆的看著華雄茂。
對於這些笑聲華雄茂根本不在意,他看著對面船上看怪物一樣看著自己的那個人繼續喊道:“好歹我們也是行船幾十裡才趕到這裡的。這位兄弟,麻煩你去通報一聲吧。”
第二卷狂飆第94章
第94章
什麼叫做正氣?解釋有許許多多,不過一個人如果是在為百姓謀福利時所展示出來的氣概應該能夠稱為“正氣”。從這個角度來看,華雄茂此時就該是正氣凜然的。但是很明顯,在嶽張集碼頭的這些人並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看來,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外鄉人,第一次來求見嶽張集的頭面人物張有良張太爺的時候,居然明目張膽的要求把張太爺家的地拿來給百姓們同種,還要求不收租子。這根本不是什麼“正氣”,這是貨真價實的“冒傻氣”。
所以華雄茂要求見張太爺的時候,攔住華雄茂的那兩條船上的人根本就沒有通報的打算。既然對方擺明了這種態度,那麼這人和張太爺的會面肯定會不歡而散。張太爺早就已經揚言要從縣城的“保險團”那裡弄來糧食,雖然聽說保險團人多勢眾,張太爺這次未必會把這個人怎麼樣。但是如果張太爺生起氣來,通報的人事後只怕就得遭點罪了。
華雄茂一看就知道這些人的想法,他乾脆不再搭理他們,而是對著碼頭上的人喊道:“鄉親們!水災鬧成這個樣子,現在再不趕緊搶種搶收,大家吃什麼過日子?我們保險團手裡面有糧食,這一點都不錯。但是我們的糧食就是全讓大家拿走,也吃不過今年冬天。現在不敢播下莊稼去,還是準備千里迢迢的去逃荒?逃荒的路上有多艱難大家不是不知道吧?等你們逃荒回來,你們的地還是不是你們的。我想大家不是沒有見過吧?”
聽華雄茂這麼說,前面兩條船上的人登時就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