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明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成功轉入商品經濟,但因為缺乏對商品經濟的監管和調控從而氾濫,造成了轉型後的混亂時期,自然經濟的崩潰,使得社會進入了一個矛盾尖銳時期,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生產資料的高度集中。
若沒有商品經濟,也就不存在生產資料集中和土地兼併等一系列問題。在商品經濟調控上,最成功的還屬兩宋,而唐代也是死在了土地兼併上。
各屯的百姓在分工上更加徹底,屯民現在只進行耕種、養殖和練,他們主要的精力還是用在耕種上,養殖只是副業,但能多養還是儘量多養,雖說商品經濟的明顯特徵之一就是畜牧業與農業的分工。但並非是完全的分離。
而養殖方面,每個屯都有專門的養殖場,各屯之外,還有幾個單獨的大型養殖場。農業與畜牧業上大程度分離小程度結合。
不過這種小程度上的結合也是非常可觀的,雖然趕不上養殖場的產量。
養殖場方面則顯得非常專業化,從飼料收集到餵養,皆有各自的一套流程,效率比個人養殖高非常多。
而在手工業方面,所需的手工業產品。皆是靠買,家庭手工作坊幾乎沒有。而這些商品,趙巖幾乎都有所涉及,規模最大的自然是鐵器和棉布,另外還有建築材料,而這些方面也正是需求旺盛的主流商品。
因此趙巖給屯地百姓多些福利,也能很快賺回來,然後形成一介。迴圈,以刺激生產,讓人人都有事做,努力的創造出物質財富。
為了慶髏紅著的制粉完畢,趙巖當天辦了個宴會,把在黃縣的軍政高層都請來聚餐。
這是一個較為隨意的聚餐,各自都帶著家眷,趙勇、林毅、王文嶽三人各自帶著領養的義子,三人接頭後,林毅在那炫耀道:“嘿嘿,他們五兄弟已經能在馬上順溜的跑了,老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