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禮,然後朗聲請求:“郝某不才,請程郡守指點屯田料民之策?”
“楊某不才,願執弟子禮!”楊德清也走到程名振面前,長揖及地。
沒等程名振從驚詫中緩過神,眾賢達、名士紛紛圍攏到他身邊,躬身求教。把個少年人窘得面紅過耳,嘴唇嚅囁了好一會兒,才低聲回應道:“別,別,諸君學識遠在程某之上,程某豈敢託大。屯田之策,我已經都寫在了給王爺的條陳上。諸君向王爺索之一觀,便可一目瞭然!”
“好了,好了,他臉皮嫩,你等就別折騰他了!”竇建德瞬間又恢復成了綠林大豪模樣,笑著替程名振解圍。“你等肯用心就好。條陳我已經派人謄抄了數份,就放在隨身行囊中。今晚就可以分發給諸位。具體那條妥當,哪條不妥當,你等儘可指出來,與程郡守互相促進。至於弟子之禮,就算了吧!他那麼年青,收一堆比自己大十幾,二十幾歲的弟子,不是折壽麼?”
“願向程郡守求教!”眾人這才都有了臺階下,直其腰身,拱著手說道。
“願與諸位切磋!若有不妥,還請諸位不吝教之!”程名振拱手還禮,客客氣氣地回應。
眾人哈哈大笑,先前的隔閡與猜疑一掃而空。彼此間都覺得對方心胸氣度過人,值得自己一交。竇建德的受益最大,心情也最為高興,馬鞭向前指了指,笑著建議:“大夥先別光顧著客氣,還有十幾個屯子沒走呢。咱們邊走邊學,邊學邊用。定然能早日讓各地恢復往日繁榮。屆時無論聖人出自何方,我等前去投之,其焉能不倒履相迎?”
“願供王駕千歲驅策!”眾賢達、名士紛紛躬身,齊聲說道。到了此刻,他們終於相信,竇建德具備爭奪天下的資格。自己雖然是被強行徵辟而來,但追隨對方,日後水漲船高,掛印封侯,登臺拜相,未必只是南柯一夢!至於虛位以待聖人,那只是一句客套話而已。屆時縱使竇建德捨得放下,大夥豈會聽之任之?
第四章 浮沉 (一 中)
浮沉(一中)
竇建德之所以在巡視地方時不辭勞苦地將眾賢達帶在身邊,為的就是藉助平恩等地的現實情況給所謂的“名士”們上一堂課,讓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便這些人拒絕合作,竇家軍依舊能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不至於越治越亂,民心盡失。
換句話說,他希望眾人明白。眼下他對世家大族的需要程度,遠不如世家大族對他的需要。即便像前河北綠林道總瓢把子高士達那樣對有錢人和讀書人大開殺戒,竇家軍崛起的勢頭依舊不可阻擋。而如果世家大族和讀書人不抓緊最後的機會搭上竇家軍這輛高速賓士的馬車的話,日後恐怕就不會再有那麼好的機會了。長樂王幕府的職位很有限,地方官員的名額也很有限,賢達名士們不願意幹,竇王爺自然能找到願意幹的人。大不了將麾下那些讀書不多,能力和名望一般,但是忠心耿耿的親信嘍囉們全送到平恩來,在程名振帳下上半年。待這些人學成之後,足以頂上地方牧守的缺兒。
到那時,即便長樂王對名士、賢達們還像現在這般客氣,名士們背後的家族之利益也很難保證。有道是現官不如現管,真的有官員發作起來,給治下大戶穿幾雙小鞋子,難道竇王爺還能為了幾個拿來當擺設的名士怪罪麾下忠臣乎?
上述道理不必明說,稍稍點點,當事雙方立刻心裡明白如鏡。因此,接下來的旅程不可謂不愉快,每到一處,沒等竇建德做表率。已經有賢達、名士們搶著跟屯田官員和百姓們交流起來。從借貸償還的時間,到官府的支援範圍。從各個屯田點起步時的規模,到每個屯子最後賦稅上繳能力,林林總總,唯恐有所錯過。
還甭說,賢達們既然能在地方上闖出一番名頭,悟性和學習能力的確遠超常人。連續幾個發展時間不等的屯田點走過後,他們立刻將平恩縣的各項屯田政令吃了個透。非但如此,在程名振等人摸索出來的屯田規範中,有很多政令和施行方法疏漏甚大,完全靠著用人得當,百姓們懂得感恩,才避免了有借無還,懲勤護懶情況發生。名士們結合魏晉以來留下的軍屯和民屯記錄以及各個處理政務經驗,很快便提出了恰當建議,堵死了屯田規模擴大後,有刁民趁機鑽空子的可能。
既然馴服“英才”的目的已經達到,竇建德便不想於程名振的地盤上耽擱太長時間了。耐著性子又看了四、五處屯田點兒後,找了個恰當機會,他笑著建議:“看別人種樹吃桃,不如自己回家挖坑。眼下河北各郡荒蕪之地有的是,大夥可以趁著春天剛至,一邊做一邊學。有什麼麻煩,直接寫一封信送到程郡守這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