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海外做‘天朝棄民’,已經做了一輩子。已故詩人劉若愚教授說得好,‘遊子歸來作外賓’。胡服胡語,歸化番邦,已經三代了。兩岸弄得糜爛一片,干卿底事?但是究竟同宗共祖,血濃於水。見無辜同胞集體跳崖,不免為之心慌意亂也,不意一覺醒來,忽然看到小馬哥香檳澆頭,全島大樂,萬緊皆松,深覺寶島上的民主政治,前途無限。在此緊要關口,臺北選民所表現的成熟、沉著,和應變的集體智慧,真非同凡響。
記得數年前,我的哥大小友張旭成博士,回國競選民進黨立委,我們老朋友一致奮起擁張,筆者就曾引孟子的話,為滿口‘吳三桂’的旭成博士作點勸戒,說:‘其為人也,小有才不明君子之大道也。’搞政治要更上層樓,張兄還要多讀點中西兩文明中的‘聖賢之書’,變化變化氣質,才能做政治家呢。想不到這次臺灣三合一的選舉之中,全體選民竟能集體的表現出若斯之‘政治家’的涵養與風度,反為少數趾高氣揚的個體政客之所不能,也真是大出意料,大出意料。
再回看民進黨出山之時,旭日初昇,是何等聲勢?但在這次三合一之中,竟為全民所背棄。真是奇怪吧?朋友,不奇怪也。此為我民族集體智慧,在不知不覺之中所表現出來之政治潛力也。何足怪哉?何足怪哉?袁世凱皇帝做不成,哪是小鳳仙的男友,利用那幾千杆破槍,打下去的呢?他是做皇帝不得人心,為全民所背棄,才灰溜溜地倒下去的呢!
民主政治家的起步
小馬哥的勝選,還有另一個原因:(二)那就是臺灣在經過多年的民主政治的實踐,他們中生代的‘政客’(politicians),已逐漸邁向成熟的民主‘政治家’(statesmanship)的境界。這次王建煊不著痕跡的捨身保馬,便是這一境界的最高表現。上次總統競選時,陳公子的表現,就差勁多矣。這不是陳履安不如王建煊,這是臺灣政治運動漸次升級的結果。大的政治走向高層次,才會產生高層次的政治家來。愚最近閱報,知道柏楊自嘆渺小,說他寫作一生,只寫出兩片磁碟來。柏老有所不知,十年之後他會更渺小,因為他就只剩半片不到了。以前我就勸過胡適之先生,說‘水經注不能再搞了’,但是他已經搞了二十多年了,怎能煞車呢?胡老師在水經注研究上的成就,今日如找個‘博士後’用電腦來做,大概需要一年半載的工夫吧。時代的進步多麼可怕。我國古法家說得好:‘時變而法不變者,亂。’生在今日的高科技時代,時變而法不變,時變而頭腦不變,朋友,就不止於‘亂’而已了。
臺北人已非吳下阿蒙
這次臺灣三合一選舉,是成就了小馬哥。使他亦步亦趨走向政治家之途。但在在下看來,最大的收穫者,可能還是阿扁。阿扁之志不在臺北也。阿扁是少有大志的。人家是志在總統呢。但是阿扁這次如果勝選了,他底挫折,必然會拖到下一次去發生。阿扁啊!這次塞翁失馬,安知非爾之福?閱報知阿扁檢討敗選的原因說是‘與外省人沒有溝通好’。話是說對了,但是隻對了一半。須知,‘本省人’如果全投阿扁的票,阿扁還是會當選的。這次投票何以還有那麼多的本省人,不投本省籍的阿扁呢?這就是因為臺北今日已不是臺獨人士心目中的‘臺灣城市’了。臺北今日已是個享譽世界的開放性的國際大都市。臺北人早已不是隻知在街頭打人的、臺獨心目中那種‘褊狹’的吳下阿蒙了。
法國大革命時,拿破崙瞧不起英國人,他認為久居小島之上的英國人,心胸褊狹,目光如豆。所以他對英國人嗤之以鼻,說英國只是個‘小商販的國家’(a nation of shop─keepers)。在十八世紀初年,路易十四時代的英國人確實如此。可是時至十九世紀,英國人走遍世界,見多識廣,早已不是當年的‘小商人’了。而拿翁時變而頭腦不變,還以為倫敦人是吳下阿蒙,掉以輕心,他就被英國人活捉去了。
總之,大陸上一般五十以上的人,都還在老的醬缸中掙扎,形勢比人強,亦不得已也。我們只有耐性等著吧。生在文化邊緣和疆土邊緣的小政客們,動不動就不要做‘中國人’。我甚至有一些個人感情極好的‘本省藉’朋友們告訴我:當年從大陸遷往臺灣的移民,全是男性。清政府不許女人過海,所以他們底祖先討的妻子,全是原住民,所以他們早就和大陸上的漢人不是一族了,‘不信’:他說,‘您摸摸我們的面板就是不一樣’,所以臺灣應該獨立。其實漢民族(孫中山把它早就改名叫‘中華民族’),原是個多民族的大熔爐(Multi…racial Me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