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到理所當然,兩邊他都不會捨棄的,在譚玲莉沒有談朋友之前,他會不斷去找譚玲莉的,當然,現在鄭雨欣在身邊,機會一定會大大減少,只要鄭雨欣不去找譚玲莉,他就可以和譚玲莉保持著非同一般的關係。從目前的情況看,鄭雨欣也不會去找譚玲莉的。在這樣的心思下,劉宏滿意的睡熟了。

劉宏和譚玲莉有了關係之後,劉志文一直關注著劉宏的情況,他的工作很忙,不可能時時刻刻跟著劉宏,不過,劉志文透過觀察劉宏的舉動,可以瞭解到一些情況,他發現劉宏恢復了自信,自從鄭雨欣回來以後,兩人下班時間,基本上在一起,劉宏對鄭雨欣的關心是實實在在的,劉志文也沒有發現劉宏繼續去找譚玲莉,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劉志文就滿意了,為了搞好譚玲莉的調動,劉志文還是花費了一些心思的,一切都是為了劉宏,這樣倒貼錢請客的調動,劉志文還是第一次,劉志文不希望出現第二次,他希望劉宏儘快成長起來,成熟起來,能夠應付方方面面的事情,只要劉宏能夠時刻把握住自身,將來一定會有前途的,劉志文不會想到,他這次替劉宏解決問題,使劉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發生了一些細微的改變,這種改變,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明顯。

第八十七章 可愛的蔬菜大棚

第八十七章 可愛的蔬菜大棚

“徐書記,10個蔬菜大棚都建成了,長度都是50米,其中5個大棚的寬度是6米,5個大棚的寬度是3米,10個大棚佔地4畝多,建設的過程很規範,所以投入多一些,我都記下了資料,材料和工錢都按照目前的價格計算,大棚是900元錢左右,小棚是500元錢左右,這是規範化的投資,如果農戶自己建大棚,可以少很多的投入的,農戶家裡都有木材,投入的就是工錢和塑膠薄膜,所以,如果規模化發展,是可行的。每年的投入不多,主要是塑膠薄膜,一般來說,普通的薄膜,管理好,可以保持兩年時間,薄膜的價格不是很高,一般情況下,都是可以承受的。再有,這次建的蔬菜大棚,使用期限是10年,我想,到了那個時候,農戶賺錢了,可以建更好的大棚了。”

“胡書記,現在還不能說早了,10個大棚建起來了,關鍵看以後的效果怎麼樣啊。”

“徐書記,我認為沒有什麼問題的,大棚裡面,已經重上了蔬菜,品種是省裡的專家確定的,有辣椒、西紅柿、黃瓜、茄子、幹豆等等,出苗的速度,快的驚人,現在的氣候炎熱,所以,塑膠薄膜很多時候是敞開的,我專門請教過了,蔬菜大棚最大的作用是保溫,同時,好治理病蟲害,按照這樣的趨勢,大棚真正發揮作用,是在10月以後,那個時候,農村的很多蔬菜已經下架了,而大棚裡面的蔬菜,因為保溫的作用,可以繼續生長,在冬季的時候,提供新鮮蔬菜,是有保證的,專家建議我們在地下鋪設火龍,就是在田地裡挖出地洞,固定之後,在天氣最冷的時候加溫,我委婉謝絕了,這是東北地區的做法,我們這裡的冬季的氣候,並不是很冷,不需要鋪設火龍,再說了,鋪設火龍,會增加很多的成本。”

“好啊,老胡,你研究非常仔細啊,今年蔬菜大棚的效果,就看你的了,資金方面,需要開支什麼的,你和董書記、劉鄉長商量,我建議,全部聘請花冠村的農民來管理蔬菜大棚,讓他們學會技術,為今後的發展做準備。”

“徐書記,我們已經是這樣做的,還有一件事情,劉沐的確有能力,肯吃苦,這次建蔬菜大棚,他的觀察,比我還要細緻,很多時候都是親自動手的,有兩次,木樁不合格,劉沐還專門請教了專家,弄清楚了原因,後來他和我說,專家的要求非常高,目的是建更規範化的大棚,立下一個標杆,農戶建蔬菜大棚的時候,不需要達到這樣的標準,木樁只要高度合適,結實,就可以了,我已經發覺,劉沐在為發展蔬菜大棚做準備了。對了,劉沐的愛人管理著一個蔬菜大棚,精神不錯,劉沐說了,專家離開之後,他下決心自己建兩個大棚,他相信,蔬菜大棚一定可以賺錢的,他是花冠村的書記,一定要帶頭的。”

“嗯,這樣的辦法是可行的,我們不少的幹部,都是半邊戶,可以要求這些幹部帶頭,等到10個大棚的效果出來以後,以花冠村為試點,在全區逐步推廣。對了,省裡的專家來了這麼長時間了,你們是怎麼招待的啊,可不要得罪了專家啊。”

“徐書記,你就放心吧,我們如同供菩薩一樣供著兩位專家,不過,他們就是這兩天要離開了,大棚建成了,他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好,到時候我請兩位專家吃飯,玉都區的條件不好,在市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