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至最後分道揚鑣埋下伏筆。

都是錚錚鐵骨硬漢(一)

史迪威1942年3月初來華就職,6日正式拜會他的頂頭上司、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11日,即飛赴緬甸臘戌,指揮從中國開入緬甸新5軍、新6軍兩個“遠征軍”與步步從泰國緊逼過來的日本軍隊作戰。

一定要保住“滇緬路”這條對外通道,有了它,即使是道路再崎嶇,它的上空也將安全。地面和空中,能保住一頭,中國的大門就不至於被關閉,這“戰”就能抗下去!

從國內打到國外,慘烈的地面戰鬥徐徐拉開帷幕……

遠征軍出國後,很快和英軍共同作戰,國軍、英軍,共同面對日軍,不倫不類,總指揮卻是美國將軍,最要命的是,第5軍、第6軍、第66軍明裡服從史迪威,然而卻在暗地和重慶保持直接聯絡,事事都請示“校長”。(注三)

中國曆代統治者從草頭王起家到最後登基改朝換代,靠的全是槍桿子。政權無一不是在血腥之中更迭,勝者王侯敗者寇!

於是,軍隊從來都是統治者的私家武裝,士兵也就成了為*政權看家護院的家丁,守護、保衛、維持的只是這個政權的延續而已。雖然接受過新*主義思想,雖然也是豁出命去一心抵抗日本侵略者,雖然身邊有如影相隨且接受西方教育的美麗夫人,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委員長心中和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思維。和傳統帝王思想一致,蔣介石到死都無法掙脫這個桎梏。在他的思維中,用美國人指揮他的部隊,史迪威是不用擔心將有多少軍人戰死沙場,因為反正不是美國兒女。但“校長”就不一樣了,他不能容忍自己的部隊白白送死!是慈悲心懷作祟?非也!遼瀋戰役期間,為奪回錦州,僅一個塔山爭奪戰就損失了國民黨一個獨立95師,死了那麼多*將士也沒見“校長”為之動容,而僅僅因為“重慶”號戰艦浪費了幾發大口徑炮彈卻讓他惱怒。

將士的脊背是政客們通向最高權力的階梯,士兵們流淌的鮮血是政客們暢遊的河。專制的政權,誰敢失去這層“保護”?

說到底,就是怕隊伍脫離自己的控制!

部隊是蔣委員長起家的命根子,他怎能那麼放心地交給一個美國人指揮!委員長再一次完全按照中國人的思維做事——雖然派出了“遠征軍”,但,首要的是,無論怎樣,他都要暗中操縱,絕對控制。

堅決保住“命根子”。

還在亂著套。

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第5軍、第6軍、第66軍進入緬甸後,開始還不錯,

200師第一仗就在同古殲敵三百餘名,給日軍來了一個下馬威。守衛在這裡的英軍見中國人來了,頭都不回地立馬走掉。

出師告捷,本應再接再厲,但很快,矛盾就有了。

杜聿明、廖耀湘、孫立人、鄭洞國及在撤回國內的路途中犧牲的戴安瀾和後來出任“遠征軍”總司令的衛立煌等諸多國民黨高階將領,在國軍、在中國百姓中有口皆碑,全都是響噹噹的漢子,他們的名氣是在八年抗戰中,和小鬼子一仗接一仗打出來、一次一次地硬拼出來的。數一數他們身上大大小小的傷疤,那是以血肉之軀阻擋日本槍彈而留,看一看他們的戰績,幾乎都是在軍需、給養毫無保障情況下和小鬼子硬對硬地去拼下來的。他們作戰時不乏英勇果斷,在敵人面前,敢打敢衝,但同時,在他們身上,也有著同一種品行——對校長的無條件服從。

敗退緬甸(3)

200師接防同古,史迪威決定中英雙方應該趁勢一鼓作氣,把小鬼子的氣焰徹底打下去。他準備再組織力量在平滿納會戰,於是,他讓96師迅速投入,讓55師穿插。然而,讓他料想不到,杜聿明、廖耀湘拒絕從命——因為“校長”在重慶指揮他們要在曼德勒會戰。

遠征軍、皇家軍隊,蔣介石、史迪威,中國人、英國人、美國人,一國三公,心懷各異、陽奉陰違、明服暗抗、朝令夕改,全都攪成了一鍋粥!

曾在中國住過多年,自知熟悉中國“國情”的史迪威真是犯了難。

好容易在把兩邊都溝通了,工作也做好了,部隊已經擺開陣型,布好口袋,只等日本人往裡鑽,也不知英國人喝了什麼迷魂藥,突然撤離擺在右翼的第1師,退守仁安羌,跑到那裡和他的裝甲第7旅匯合,隨之即被日軍33師團包圍。

一切和遠在萬里之外正在丘吉爾首相率領民眾抗擊德國入侵的大不列顛景象相反,緬甸的英國皇家軍隊在日本人面前竟是如此不堪一擊,丟盡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