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這是誰啊?”
“好像聽說過,是一家民營企業的董事長還是總經理什麼的。”
“怎麼會坐在楊主任身邊,好像還挺熟的樣子。”
“很年輕啊……是不是有什麼背景……”
看到秦海的位置離楊新宇如此近,而秦海的長相又那麼年輕,屋子裡那些企業的代表都小聲地嘀咕了起來。這個會場裡倒也不是沒有年輕人,但他們或者是機械委的工作人員,或者是各企業負責人帶來的秘書、技術員之類,根本沒有坐到第一排的資格。而這個大多數人都不認識的秦海,居然能夠大大方方地坐到楊新宇的旁邊,而且坐下的時候楊新宇明顯還對他客氣地寒暄了幾句,這就不能不讓人產生各種猜測了。
在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家那裡,秦海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名氣,前者看重的是他手裡的投資,後者則把他看成是榜樣。但此刻這個會議室裡,坐著的都是各大國有汽車企業的老總,在他們眼裡,所有的民營企業家不過都是游擊隊,根本沒有與他們這種正規軍對話的資格。至於說秦海旗下的企業有多大規模,秦海個人有多少資產,他們並未關注過,否則或許會對秦海另眼相看。
“這個秦總是大秦工業集團的董事長,他們這個集團搞材料有兩下子。我們浦桑汽車國產化的時候,秦總經常到我們廠裡去,那時候楊主任還在國產化辦當副主任,秦總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將。”
浦江汽車集團的技術副總袁龍升在下面給同僚們做了一個介紹,這一干人中。對秦海最瞭解的就是他了。當年他是浦江汽車公司的技術處長,與秦海打過不少交道,二人有些私交,他對秦海本人的能力還是頗為欣賞的。
“原來如此。”眾人都微微點頭,既然秦海曾經是楊新宇的手下。那麼此時出現在會議桌旁也就有情可原了。說不定楊新宇是把他當成一個秘書來用也未可知,至於說二人之間的寒暄,也可以解釋成楊新宇平易近人嘛。
會議準時開始了,楊新宇作為主持人,分別介紹了一下參會的各位代表。坐在最前面的,分別是幾大汽車集團副總一級的領導以及總工。還有幾家科研院所裡的學閥級的專家,此外就是幾個相關部門派來參會的官員。機械委的大主任也友情出現了一下,給大家講了幾句沒油沒鹽的套話之後,就離開了,隨後會議便進入了正題。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我國汽車工業銳意進取,勇於創新,積極吸收借鑑國外先進技術,轎車生產形勢一片大好,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北店汽車集團副總王凱華首先發言,他用了一長段官樣文章把整個汽車產業都誇獎了一番,當然也沒忘記歌頌一下包括楊新宇在內的上級領導的英明神武。隨後才話鋒一轉,開始了人們期待已久的“然而”句式:
“然而,從總體上看。因為種種歷史原因的限制,我國的汽車工業水平遠遠落後於世界汽車工業水平,而汽車發動機的水平又落後於汽車工業的水平。具體到轎車用汽油發動機而言,近十年來我們雖然引進了一些國外的技術,但這些技術都是國外十多年前的水平,許多技術指標已經落伍。比如。在配氣系統上,國內引進的技術都是單項置凸輪軸或頂置氣門、化油器式。而且在引進後壓縮比也有所降低,而這些技術在國外已經全面淘汰……”
秦海攤開一個筆記本。不停地記錄著王凱華的發言。由於事先做過足夠的功課,他知道王凱華說的東西都是對的,雖然有一些習慣性的套話,但所提出的問題是實實在在的。
在場的眾人顯然也都贊同王凱華的分析,在他長達半小時的講話結束之後,眾人毫不吝惜地給予了他熱烈的掌聲,更有熟悉一點的人還對他點頭稱讚著:
“老王,講得不錯!”
“王總有見地,不愧是老汽車人!”
接下來發言的,是華青大學汽車系的一位教授,名叫蔣海林。他從國外汽車發動機的發展趨勢談起,說到面向21世紀的新型轎車發動機開發應當重點解決這樣一些問題:汽缸數量和排列方式、換氣方式、結構與重量、燃油經濟性、排放控制、可靠性等等。專家說話比企業領導的水平又更高一疇,在蔣海林發言的時候,非但秦海在忙著記錄,坐在後排的那些工程師、技術員們也都拿著本沙沙沙地記錄著,生怕錯過什麼重要的內容。
“目前,美國電子控制噴油系統的裝車率已經達到了100%,德國超過70%,日本超過60%,而我們國家則是剛剛起步。要解決電子噴油技術,涉及到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