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隊和他們國內的現狀比較瞭解。

他認為現在東吳已經基本上被打殘了,精銳盡喪,雖然還有不少部隊,但是能堪大用的已經沒多少了。正好趁著現在東吳虛弱之機,一舉吞併吳國,然後再集中全力北伐曹魏,此為“柿子先挑軟的吃”之策,劉厚也頗為贊同這一觀點。

諸葛亮卻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為,東吳現在雖然虛弱,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尤其是東吳以水軍著稱,依託著雲夢澤這個超級大湖,想徹底滅掉它很難。

如果東吳眼見陸上事不可為,將部隊撤入雲夢澤,化整為零,變官軍為匪寇,不斷襲擾沿岸,到時候蜀軍將陷入無休止的剿匪泥潭當中,很容易將蜀國本來就不是很強的國力拖垮在這裡。

不得不說,諸葛亮還是很有眼光的,東吳的確有在陸上打不過就退入雲夢澤的打算,不但云夢澤,孫權甚至還找到了夷洲(臺灣)這條退路。所以如果劉厚下定決心想先滅掉東吳,諸葛亮的擔心很可能會成為現實。

然而要打曹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年赤壁之戰之時,曹操號稱有八十萬1大軍,雖然說有誇大的成分,但是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魏**勢之盛。

赤壁之戰離現在已經十多年,經過這麼多年的休養生息,當年魏國損失的兵力估計早就得到補充、恢復,現在魏國的軍力比當初赤壁之時,只強不弱。

事實上,根據一些情報,諸葛亮估計魏國的軍隊總數達到驚人的一百萬2,雖然這些部隊都分散駐守各方,特別是在北方,因為要防範少數民族的入侵,也牽扯了相當大數量的軍隊,但是,魏國能拿出來和蜀國決戰的部隊仍然不少。

這樣看起來,魏國是一塊實實在在的硬骨頭,要啃起來可沒那麼容易,一不小心就會被崩掉幾顆牙齒。

正當君臣幾人商議來商議去,決定不下是先攻打魏國還是先幹掉東吳時,小太監黃皓來報告:東吳使者求見。

眾人不由得一愣,東吳現在遣使入成都求見蜀國皇帝,難道他們想議和?特別是劉厚,對此特別感覺驚訝。要知道自己前前後後滅掉他們超過二十萬的軍隊,侵佔了他們大量的領土,還俘虜了他們數員大將。

雙方現在應該是勢成水火才對,大家有談判的空間嗎?劉厚始終還算不上是一個合格的政客,對於古代縱橫家的瞭解還不夠深。古代的國家之間,時打時和,一時如仇寇,一時又和親的事情太常見了,國家之間講究的是利益,可沒有多少人和你講感情。

正如西方那位鐵血首相說的那樣:“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國與國之間,可不能一味任性下去,有時候要懂得顧全大局,除了戰爭其實還有很多外交手段可用。

也是劉厚大驚小怪了,在《三國演義》中,關公被陸遜使詭計害死,後來劉備率七十萬3人為其報仇,在夷陵之戰中又被陸遜火燒連營擊敗,七十萬人馬幾乎全軍覆滅,劉備也在該戰失敗後因羞怒交加而病死。兩國可謂因此結下了死仇。

可是劉禪繼位後,諸葛亮等人力主和東吳議和,劉禪也好像忘記了和東吳有血海深仇,竟也答應派人去東吳和談,兩國從此又重新結盟,共同抗魏了。

這種情況,就像兩個玩過家家小孩一樣,今天你罵罵我,我罵罵,明天你打打我,我打打你,後天說不定還是好朋友,又一起玩了,而這恰恰是國與國之間關係的真實寫照。

君臣幾人只得暫時結束了商議國事,宣東吳使者覲見。很快,東吳使者就進到殿中來,劉厚抬頭一看,來人年約半百,頭髮花白,臉長如驢,神態依稀間和諸葛亮有一絲相似之處,來人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之兄,時任東吳綏南將軍,封爵宣城侯的諸葛瑾。

諸葛亮見到來人也是一愣,連忙起身上前施禮道:“沒想到是兄長到了,兄長既來成都,怎不預先使人通知弟弟,好讓弟弟出城迎接兄長?”

諸葛瑾道:“為兄從東吳日夜兼程趕來,因來得匆忙,故來不及通知二弟。且讓為兄先見過陛下再與你敘兄弟之情。”

說罷,諸葛瑾對著劉厚拱手彎腰行了一禮,道:“外臣諸葛瑾見過大漢皇帝陛下,祝陛下身體安康。”

“原來是丞相的兄長啊,子瑜(諸葛瑾的字)先生大才,朕久仰了,快快免禮,免禮,黃皓,快去搬張椅子過來,賜座!”劉厚走前兩步,扶了諸葛瑾一把,讓他直起腰來。

三國時期還儲存了不少先秦禮遇士大夫的遺風,當時的大臣還是很有尊嚴的,大臣在皇帝面前都是有座位的,所謂“坐而論道”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