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1部分

分,他趙石還真的能一手遮天不成?

但那近十年的功夫,卻讓國武監在壯大之餘,很好的抱成了一個團兒,國武監出來的將領,清一色都有同窗之誼,更多數都以趙大將軍的門生自居,漸漸的,他麾下的國武監將領也就佔了多半。

因為其他人不敢用,不願用,不能用,如此在景興一朝,國武監壯大的雖慢,也屢有磕絆,卻也不無好處。

而今就算朝廷上有些人納過悶來,知道阻不如疏的道理,照長安國武監的情形,也早已是有些尾大不掉了。

一個堅實的利益集團已經成型,之後不用他趙石發話,自然會有人跳出來維護國武監的利益,想來洛陽國武監那裡,一定少不了長安國武監的一份,說不定為長遠計,還要弄出些制約條款來。

之後送到的訊息其實也證實了這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洛陽國武監教習,一多半兒都出自長安國武監,而洛陽國武監生員,必定要到長安國武監造冊,並在長安國武監呆上半載,才可轉到洛陽國武監繼續進學,而洛陽國武監的山長,也必為長安國武監出身之人擔任,如此一來,洛陽國武監其實真的名副其實,就是個分罷了。

想要分離開來,可不容易的很呢。

當然這都是之後的事情了,趙石得到訊息之後,也是微微一笑,心道了一聲,果然不出所料,也就完了。

張大將軍蠢蠢欲動,但金人議和,後周議和,加上趙石的牽制,一兩年內,是別再想動彈地方了,張大將軍或許會鬱悶,但趙石大勢已成,這個時候他的地位是無可動搖的,張大將軍的鬱悶也總歸就是鬱悶罷了,可以施展的手段並不算多。

而趙石也不介意安撫一下張大將軍,隨後修書一封於張大將軍,字裡行間,不吝讚美之辭,並暗示其,將來征伐後周,兵權定必交到他的手上,張大將軍之心,遂安。

之後老實的跟地方官吏配合著,籠絡河洛民心不提……

大秦成武三年二月,這大半個月,趙石都埋首於案牘之間,各處送來的公函,也都能得到宣撫使大人的回覆。

這多半個月,趙石可謂是殫精竭慮,將地方上的政務過了一遍,等到二月下旬,朝廷諭令也下來了,任大同府知府為河東宣慰使,兼大同府知府,還是在大將軍趙石之下,但在政事上,卻可總理河東政務了。

於是趙石總算是暈頭漲腦的從案牘之間脫身了開來,一股腦的將政務交給了大同府知府這個準親家,隨即,目光火熱的專注到了大軍的身上

在很短的時日裡,將大軍上下領兵將領們叫到宣撫使府邸,一一叮囑吩咐。

之後便下令,由張鋒聚率兵駐守大同,張鈺副之,自己則率木華黎,王勝保等騎軍將領,以江善為參軍,李之問為行軍書記,起兵北上,隨行的,自然還有不顏昔班以及他從草原帶回來的那些韃靼人首領們。

其實趙石所率人馬並不算多,也只一萬五千人馬,加上在草原留下的一萬騎軍,總共也就兩萬五千人馬。

但這些清一色的都是大秦騎軍所部,若非吐蕃相距遙遙,西北離著也是不近,趙石麾下的騎軍兵馬會更多,即便如此,兩萬五千騎軍精銳,也是一支足以縱橫草原的力量了。

而在另一個時空當中,那位成吉思汗與金人大部交戰的時候,所率騎兵也不過才兩萬多人罷了,卻創造了擊破三十多萬大軍的輝煌戰果。

在數字上看,幾乎是不可思議,但只要戰術得當,面對老朽而衰弱的帝國,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不然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樣近乎於可笑的話又是如何傳出來的呢。

馬蹄隆隆,浩浩蕩蕩的秦軍騎軍開拔北上,而在開拔之前,趙石便下了第一個軍令,令不顏昔班率人北去,將自己部眾中的老弱婦孺陸續南遷,他們是要打仗去的,老弱婦孺的口糧,都要省下來,給大軍所用。

秦軍所帶的糧草並不多,而經過一個冬天,想來在雲中草原駐紮的那些人,已經將牛羊也吃的差不多了。

在草原上,為了獲得充足的補給,大軍只能不停的向前,沒有什麼後勤補給,來自大秦的騎兵,將像草原人一樣,作戰,休息,在草原上游蕩,兩萬五千大秦鐵騎,好像註定要在北方草原上,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第十一卷 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五十九章 狂熱

三月間的草原,依舊不能稱之為溫暖,不過在大片尚未消融的冰雪間,雲中草原上已經可以看到一層淺淺的綠色,這樣的景象也只能在北方草原上見到,北方大地上,生命的倔強與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