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氣洋洋地看著放在草蓆裡的張獻忠屍體。
這張獻忠人高馬大,大鼻子大眼,一臉長鬚,一看就是一個大賊。
此前張獻忠在四川左突右衝,官軍一盤散沙各自為戰,屢屢被張獻忠各個擊破,大敗的訊息一個接一個。在獻賊以走致敵的戰術下,官軍顧此失彼,丟了不知道多少州縣。可以說是拿獻賊毫無辦法。
而太保大人入蜀不過一個多月,便整頓各軍號令,嚴密佈防。如今太保一朝擒殺獻賊,功勳卓著。而跟隨李植在各個州縣圍堵防禦張獻忠的各個將領,也全部從敗軍之將,變成了有功之臣。
功勞報上去,天子必有重賞。眾將都覺得自己這次拋棄無能的楊嗣昌投靠李植是英明之舉。不但這次立了功,而且以後跟李植建立了關係,跟上了太保大人的步伐,升官發財的機會多了。
眾將圍在張獻忠的屍體旁議論著,琢磨著這一次李植會給自己分多少戰功。
眾將中,隱隱以曹變蛟為首。首先他官銜最高,是正一品左都督。其次他帳下兵馬功勞最大,這次圍堵張獻忠賊兵的圍剿中起關鍵作用的是騎兵,而曹變蛟帳下四千兵馬全是騎兵,這半個月趕在張獻忠前面守住了不少州縣。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曹變蛟是第一個投靠李植的將領。因為曹變蛟的帶頭,才有了其他將領的跟隨。
想來這一次大勝後,太保大人不會虧待曹變蛟。
同樣的,眾將也十分看得起龍文光。龍文光這次作為四川巡撫,給各路兵馬提供糧草,對剿滅張獻忠有運籌帷幄之功。只要李植幫他美言幾句,這升官是免不了的。他那八千川兵雖然沒有參戰,但他是第二個投靠李植的,料想李植也會給他分些首級戰功。
其他的將官,功勞相對就小些。
梁山縣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