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楊易,付出一個聖者的性命為代價也無所謂,但是人族不可以。
人族是絕對不會為了守護楊易,而失去一個聖者的。
因為聖者對人族太過重要,哪怕是失去一個聖者,都有可能讓人族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族三聖說道這裡的時候,楊易突然又生出了一股明悟。
隨後,一本靈書自他懷中飛出,落入到了他的手上。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楊易手持靈書,將《沖虛經》的第四章讀了一遍。
之前他在寫這一章的時候,就已經領悟到了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意境。
而這一刻,他又加深了對著一章的領悟。
隨著他讀完這一章的內容後,他還發現自己的心態出乎意料的好。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意境,就是說在逆境中成長。
越是艱苦的逆境,成長的就會越迅速。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楊易讀完《沖虛經》第四章後,人族三聖都是微微一愣,然後跟著楊易一同讀出了沖虛經第四章。
三聖一帶頭,很快宣王、各大書院的院長,以及所有的書生們,都開始讀起《沖虛經》第四章。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就在眾人一同朗讀《沖虛經》第四章的時候,《沖虛經》居然自行從楊易手上脫離開來,然後化作一道光芒,融入到了天地之中。
那光芒一閃即逝,隨後以宣王城周圍的二座城池內,每一個人族耳邊都想起了第四章的內容。
他們聽完之後,又都忍不住的跟著朗誦起來,如此這般,第四章的內容又傳遞到了其他城市。
二傳四、四傳八。。。。直到第四章的內容傳遍整個大周王朝之時,這個異象才停止下來。
“這是人道靈言!”宣靈郡主連續朗讀三遍後,才漸漸恢復清醒。
“靈言現世,言傳一國!”
楊月醒來後,說出了一個符合現在情況的解釋,那就是靈言。
靈言,就是指擁有靈性的語言。
只有言語中有著絕對的道理,以及符合大多數人的現狀,才能夠出現讓言語生出靈性,成為靈言。
這一次是楊易有感而發,再配合《沖虛經》的力量,以及三位聖者的呢喃之聲,三者合一的情況下才發出了靈言。
靈言一出,少則傳遍一城,多則傳遍七國。
楊易的這句靈言雖然沒有傳遍七國,但是能夠傳遍一國也非常強大了。
這是《沖虛經》僅僅有靈書五階的緣故,如果《沖虛經》是聖書,言傳七國不再話下。
第六十七章 大夢千秋
三聖並沒有被靈言帶入到那種空靈的狀態,他們剛才之所以不說話,只是在用心領悟而已。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道靈言真是讓人恍然大悟。”
“沒錯,我們身為人族聖者,時刻想著的是維持三族平衡,不去引發戰爭。但是,我們卻都忽略了人們在安樂之中,反倒會失去上進的心裡和機遇。”
“古往今來,每一個聖者的出現都是在困境之中得道的,就連我們亦是如此。”
“遠古時期,三族大戰千年,聖者層次不窮,書仙也存在於世,或許這正是應了這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人族三聖紛紛感概,他們之前沒有被楊易用言語說服,但在這篇‘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之下,卻選擇了尊重楊易的做法。
嗡~~
三聖剛說完話,楊易的沖虛經就從虛空之中飛了回來。
這代表著靈言異象已經結束,同時也代表著大周王朝的百姓都已經知曉了那一段內容。
“楊易,你確實有大才,我願意尊重你的決定。”
“就如楊易所說吧,我們聯手篡改眾人的記憶,讓他們只記得有人創立棋道,滅殺巫族,但是卻不知道是誰。”
“儘早結束了這件事情吧,否則每託上一分,被巫族發現的機會就大上一分。”
三聖選擇了妥協。
隨後,三人就虛空之中各自拿出了一本書籍。
書籍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