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爭變成賺錢的事業。拉姆斯菲爾德將企業精簡化與專案外包用到了戰爭與軍隊中。他認為,軍隊可以由小規模的核心幕僚和低成本臨時部隊構成,其他所有一切都應外包給金融與工業寡頭控制的企業。比如哈利伯頓、洛克希德·馬丁、波音等公司這樣的國防承包商可以負責執行其他所有任務,從後勤運輸、供應伙食、醫療保健到監獄建設、訊問人犯。2003年,美國政府支出了3270億美元的政府採購給外包公司。僅美國情報機構為獲取有價值的情報每年就付給承包商420億美元,而美國國土安全部從2001年9月11日到2006年總共支付給承包商1300億美元。當然,得益的承包商或直接是政府官員或是與之有千絲萬縷聯絡的大財團。

以打擊恐怖主義的噱頭劍指裡海石油

2001年10月,美國打著民主與人權的幌子侵入阿富汗。除了是對伊斯蘭極端原教旨主義分子恐怖行動的報復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控制石油。與伊拉克不同的是,阿富汗本身並不產石油。但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對石油控制卻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阿富汗地處中亞、中東和南亞的接合部,裡海盆地和巴基斯坦、阿拉伯海之間,其西南面的海灣與西北面的裡海是世界兩大石油產地。

裡海石油與天然氣的開發歷史悠久。19世紀後半葉,亞塞拜然的巴庫及其周圍地區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開採和加工,這是裡海石油最早的工業開發。當時的投資者有諾貝爾家族和羅斯柴爾德家族。蘇聯建立後,到1940年,巴庫地區石油產量佔當時全蘇產量的71%,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區之一。在蘇聯時代,蘇聯和伊朗是裡海地區的主要兩個沿岸國家。蘇聯的實力遠遠強於伊朗,當時裡海地區處於蘇聯的勢力範圍內,未被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金融體系。

蘇聯解體後,裡海周邊出現了亞塞拜然、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5箇中亞國家。由於俄羅斯一蹶不振,對裡海地區的控制力下降,在美國統治精英的眼中,中亞、中東和北非已成為連成一體的大中東地區,即波斯灣地區、中亞和北非等石油資源富集地區構成的世界石油供應的中心地帶。只要控制了這個區域,美國就是透過控制全球主要能源產地,從而以石油為基礎,以美元為手段,最終完全控制全球各國,保證美國金融霸權的統治地位。

1997年,美國戰略家布熱津斯基給出了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目標:“美國的首要利益是幫助確保沒有任何一個大國單獨控制這一戰略空間,保證全世界都能不受阻攔地在財政上和經濟上進入該地區。只有在一個油氣管道和交通運輸網路透過地中海和阿拉伯海以及陸地把這個地區直接與世界經濟活動的主要中心連線起來的時候,地緣政治的多元化才能變成一個持久的現實。”

對裡海石油的控制權主要體現在輸油管道線路走向上。誰控制了石油運輸管道線,誰就可以控制中亞的石油資源。因此,裡海石油與天然氣輸出的不同方案,代表了不同國家的利益。目前裡海石油運輸管道線有5種方案:

第一,南俄方案,也叫北線方案。輸油管從哈薩克境內的田吉茲油田經俄羅斯南部到諾沃羅西斯克,石油由此轉海運進入世界市場。除田吉茲以外,哈薩克西部的其他油田,如卡拉查干納克、阿克秋賓斯克、烏津等也可沿此線輸出石油,而以前主要是沿阿迪勞至薩馬拉的輸油管輸往俄羅斯的。這是石油輸送量最大的一個方案,但對美國不利,更有利於俄羅斯。

第二,裡海底方案,也叫中線方案。從土庫曼裡海東岸的港口城市巴什沿裡海底鋪設輸油管至西岸的亞塞拜然首都巴庫,然後進入喬治亞,之後分為南北兩支。北線通往喬治亞的黑海港口蘇普薩。南線進入土耳其港口傑依漢,最後透過巴爾幹地區輸往西歐。這一線路易破壞沿途的生態環境,而且投資成本高,對美國有利,卻對俄羅斯不利。

第三,北伊朗方案。管線從土庫曼西部進入伊朗,再穿過伊朗北部進入波斯灣的哈爾克島線路。這條線路距離短、成本低、運輸相對安全,而且是把石油運輸到東南亞和遠東市場的最近的通道。但由於伊朗與美國敵對,該方案遭到美國的強烈反對。

第四,中國方案。在哈薩克西部的田吉茲鋪設管線通向中國的新疆,把田吉茲油田、阿克秋賓斯克油田、烏津油田的石油與天然氣輸入中國,再經中國內地直至太平洋西岸的線路。這一方案不僅對中國有重要意義,而且它能夠連線能源消費大戶日本、韓國和朝鮮。對這一方案,美國雖未公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