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9部分

過同伴的屍體向前猛衝,進入密集的火力網中。

然後使更多的人倒下,他們的屍體重疊在以前進攻中死亡的步兵身上。

進攻敗退下來的蘇軍步兵經過重組後又迅捲土重來,但新的衝鋒再次被瓦解。

接著又是重組,再次繼續進攻,但又被擊退。

幾千人規模反反覆覆的步兵集團衝鋒在兩個小時裡上演了5次,雖然每一次都被擊退,但連續的進攻也使得華軍炮兵的炮彈幾乎完全耗盡,防區一點點的被蠶食。

在這種情況下,華軍的陣地變得越來越難以堅守,儘管陣地雖然還在華軍的控制之中,但華軍的處境已經變得十分危急。

被矇在鼓裡的劉錚少將一再向集團軍請求支援,但等到的卻是上級要求他們放棄陣地撤退的命令!儘管接到命令後的劉錚少將一改往日的儒將風範,跳著腳大罵了一回上級的娘。

但軍令如山,劉錚少將同臨近戰線並肩戰鬥,封閉住包圍圈的另外兩個步兵師的指揮官取得了聯絡,確定了撤退方案之後,華軍開始按計劃互相掩護撤出他們堅守並給予敵軍以大量殺傷的陣地。

在撤退過程中,華軍仍然保持了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並且做到了秩序進然,沒有一支部隊掉隊。

而一心只想著突圍逃命的蘇軍在付出慘重代價開啟了華軍包圍圈之後,也無心追擊撤退的華軍,而是蜂擁著向鹹海方向逃去。

“劉錚他們這一回好來找我麻煩了,”張梓忠上將看著前線的戰報,苦笑著對參謀長許瓏騰中將說道。

“也是,堅守了那麼長的時間,無數將士拋頭顱灑熱血堅守的陣地,突然接到命令棄守,根本轉不過這個彎來。”

許瓏騰中將嘆息了一聲,“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如此,蘇軍就不會上當,戰役目標就不能順利達成。”

為了以將包圍圈內打算做困獸之鬥的蘇軍從堅固設防的陣地上騙出來,根據陸軍總司令蔡鍔上將的命令,華軍在這場規模宏大的圍殲戰中採取了“圍三闕一”的策略,為了達到最大的真實度,具體計劃並沒有通知到包圍圈南部的一線指揮官那裡,結果就出現了那慘烈的攻防戰和最後的棄守撤退命令。

對於那些拼死奮戰的華軍官兵來說,這樣的結果對他們是非常不公平的,但從整個戰役目標考量,這樣的結果又是必要的。

而“圍三闕一”所取得的效果,現在已經顯示出來了。

“到時候讓老蔡給他們勳章好了,”許瓏騰中將說道,“這事咱們和他們確實沒法多作解釋。”

“到時候讓他們揍我一頓出出氣也行,”張梓忠的目光重新落在地圖上,“只要能全殲蘇軍,挨他們幾個一頓揍也值得!”7月22日,蘇軍在開啟華軍包圍圈南部的缺口之後開始向南突圍。

早已經在一邊磨刀霍霍的兩個華軍騎兵集團軍開始追擊掩殺。

蘇軍各部失去了死地求生的勇氣,競相的向南奔逃,擔任後衛的蘇軍第2突擊集團軍在逃跑無望的情況下,在弗拉索夫中將的帶領下向華軍投降。

蘇軍的撤演變成了一場兵荒馬亂的大潰敗。

大量的蘇軍在行進中被華軍騎兵集團軍和空軍殲滅,更多的蘇軍部隊在聽說第2突擊集團軍全體向華軍放下武器投降後,也都紛紛向華軍投降。

7月3o日,伊施姆河戰役宣告結束,在圍繞著歐亞兩大洲邊境線地區進行的這場長達52天的血腥戰鬥中,蘇軍近25萬人被打死,13萬人受傷(不包括被俘的),約15萬人逃入鹹海及烏拉爾河地區。

27萬餘人被俘,被華軍擊毀俘虜各類坦克14oo餘輛,火炮一萬多門。

而華軍總計陣亡52573人,另有74695人受傷。

損失坦克527輛,各類裝甲車輛626輛,火炮1ooo餘門。

伊施姆河戰役是華軍向蘇聯動的“第一次突擊”中規模最大的戰役,在“第一次突擊”中,華軍共計殲滅蘇軍近7o萬人,蘇軍苦心經營的東線縱深防禦體系全部瓦解,華軍通往蘇聯歐洲腹地的大門自此徹底洞開。

“中國人這一次幹得不錯,斯大林這個卑鄙無恥的傢伙這回該哭鼻子了,哈哈!”在“狼穴”的希特勒拍著桌子上的地圖,開心地笑了起來。

在華軍“第一次突擊”結束之後不久,東方戰線上的德**事觀察員和戰地記者就在第一時間將訊息報回了柏林。

“他們要是去年就展開這樣的進攻,我們也不會在莫斯科吃那麼大的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