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才林看到時機差不多了抓捕前段時間錄在黑名單上的異己分子,一網打盡以絕後患。
他不介意來擔這個殺名,反正他在南洋的時候親自下過多次屠殺命令,死在他的部隊手上的爪哇人沒有一百萬,起碼也有八十萬。南洋像他這樣的將領數以百計,但是他們都是掩蓋了屠殺事實,而自己卻從來不介意,在他看來。這個世界就是生存與滅絕的世界。
要想擴大本民族的生存空間,必然要滅絕另一個民族,這是自古以來的**裸的真理。洋人們在過去的數百年裡很好的詮釋了這個理論,自己有必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他的一聲令下。特戰大隊全部出動,十二協的亂兵們太過大意,猝不及防,全面崩潰。
馬惹田心急如焚。下面送來的訊息,吳祿貞的嫡系一直在軍營要沒有動靜,那麼這股火力兇猛的軍隊是從哪裡來的?
不過他還沒有想明白,夏才林的攻擊力度就讓他無暇再進行思考,短短的時間裡他已經被包圍了。!~!
..
第324節南北呼應
“夏小兄弟,不知道你在南洋殺過多少人
“不多,實在不多,可惜了。wwW;現在到處都要人力,那幫南洋猴子雖然懶了點,但是還能派上些用處,那些參議員都是有身家的,不允許再屠殺土著,哎。”
吳祿貞對夏才林的經歷很是好奇,短短的兩個時辰,叛亂便已經平息,本來他的意思是將幾個主謀拿下了事,攻打北京需要兵力,誰知夏才林殺順了手,將非嫡系的一千多人全部擊斃,其餘人全部打散整編,不負殺人王的名號。
不過他並沒有異議,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事,攻打北京這樣的大事確實要慎之又慎,不能內部出了問題。
這次也是個契機,徹底的整合第六鎮,將夏才林手下的一千多人仍舊補入第六鎮的編制,對外則宣稱兵變已經平息,少數幾個元兇伏誅。
“這些人乘亂劫掠鄉里,為患地方,與我們根本就不是一路人,為什麼不殺?”
夏才林堅決的說道,雖然冷酷無情,但是吳祿貞正欣賞他的這種堅
。
“我們攻打北京,不以能否攻入城內為前提,而是要盡最大可能的消滅北洋軍的有生力量,如果我們攻佔北京,即便藍協統與張統制能夠從旁襄助,但凡京不是我們的根基之處,必有隱患。而北洋軍可以從四面八方而來,如此內外勾連。我們佔據北京反而是禍事。
南方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兵力從速援助我們,所以,我們北上的最大目標就是消滅袁世凱所仰仗的北洋軍。”
“這個軍事集團有著他們的固定利益,與我們的利益是有矛盾的,所以,我們不應該懷柔,而是要下定決心狠狠的打,往死裡打。消滅對手越多越好,我們對北方的控制也就越容易。”
本來兩人意見一致,那就是突襲北京,與藍天蔚、張紹曾會師於豐臺,然後集中主力攻破北京,佔據中樞,逼迫清帝退位。
但是從這次叛敵的規模來看,心懷二心的人太多了,讓吳祿貞心寒,就連手下的協統也想著要他的命來討好袁世凱,那麼藍失蔚與張紹曾手下的軍隊呢?他們可是百分百的支援革命,毫無二心,不會在關鍵時刻插上一刀?
袁世凱對北洋軍是下過本錢的,也花了大量的心血,為了顯示新軍隊與舊軍隊的不同,同時也為了培植個人勢力,培養官兵絕對服從的意識,袁世凱一改舊軍隊吃空額。剋扣軍餉的劣習。每次發餉他都親自監督營官,把軍餉足額髮到士兵手中。他經常深入各營,接近下級軍官和士兵,對各級軍官和幕僚。甚至棚頭,幾乎都能叫出名字,並瞭解他們的性格和優缺點,以便用其所長。
所以,北洋軍中許多人只知道有袁世凱,不知道有滿清朝廷,只知道為袁世凱效忠,袁世凱便是他們的衣食父母。
加上北洋軍本身薪餉與待遇是全國最好的,這是他們的既得利益,他們大部分人都很知足,不想有人來破壞,所以,不管是鐵了心的跟著袁世凱北洋集團混的各層軍官也好,還是底層的許多當兵的,不會是徹底的革命者。
當初吳祿貞到灤州,張紹曾正好借重他的威望來加強廿鎮官兵內部的團結,請他向全體將士講話,他於是發表了一篇動人的演說。他分析革命大勢,講述古往今來成大功立大業的故事,然後宣佈他的計劃,他說:“蔭昌已經領清兵南征武昌,北京城內空虛,各位如果願意聽從我的話,我們這時高舉義旗。掩襲北京,必可兵不血刃,然後接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