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4部分

雙手輕輕抬起,自如地放琴鍵上,雖然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準備動作,但完成得乾淨、自如、不浪費任何一絲多餘的力氣。雙手形成一個微微拱起的手型,看上去既不像學院派強調的那樣“握住一個雞蛋”,同樣也不像師範派那樣隨意,微微拱起的弧度看上去十分賞心悅目,雖然還沒有開始演奏,但僅僅從這個手型上,便給人一種極度與琴鍵親近之感,更帶著一股彷彿流動起來的韻律。似動實靜,隱隱帶著一種掌握一切的感覺,彷彿那88個鍵,已然同十指融為一個整體般,意之所至,隨時可以奏響美妙的音樂。

保持著積極放鬆姿態,我的十指靈巧地在琴鍵上動了起來。雖然在快速的跑動,但每一個樂句都給人一種流暢自如的感覺,每一個音都是那麼幹淨紮實,而手指與手指之間地銜接更是順暢無比,力量的傳遞控制得恰到好處。

均勻的三連音,如同精的鐘表般,“噠噠”的聲音聽上去是那麼動聽。

音樂進行到一半,出現了新的變化,最有能力的大指彈保持音,而能力相對較弱的3、5指則繼續跑動。這個新的技術難點,對於五根手指的靈活性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清晰地保持音和流暢地跑動形成了鮮明地對比,大指沒有因為演奏保持音而出現力度上的任何變化,除了聲音被延長外,大指奏出的音響強度與其他幾個手指驚人的一致,我右手的其他幾根手指,似乎絲毫沒有受到大指保持音動作的影響。靈活的跑動將手指完美的一致性彰顯無疑。

至始至終,我的眼睛始終停留在樂譜之上,沒有看一眼在琴鍵上跑動的雙手。雖然僅僅彈完了一本599,但我現在對琴鍵的熟悉程度,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相當驚人的程度,除非是遇到超過數個八度的大跳,否則我根本不需要看著琴鍵去找位置。

而雖然已經隔了很長時間沒有彈過849練習曲,但我卻硬是憑著視奏,一次將這首練習曲完整地按照原速演奏了下來,其間沒有出過一次錯誤,這樣強的視奏能力,就算是在鋼琴家中也是不多見的。

一曲終了,貝多芬的聲音適時響起。

“繼續下一首。”

翻開第三頁,我只是略掃了一眼琴譜,便開始流暢地演奏起來。和第一首相比,第二首截然相反,所有右手的課題都被移到了左手上,包括三連音與保持音,而右手則充當起了伴奏的角色,在左手流暢的三連音下靈活的連、跳奏。顯得活潑而富有朝氣,書上速度要求每分演奏1個音符,這種速度顯然已不僅僅是要求做到“流暢”,它與當前程度是不相符的,很多老師在教到這裡的時候,通常要求自己的學生達到書中所標速度的三分之二即可。

然而,此刻的我,卻是在用標準的速度演奏著這首練習曲。天生比較弱的左手,此刻並沒有表現出和右手哪怕一點兒的區別,如果閉上眼睛去聽,甚至會上人感覺那是右手跨到低音區在進行演奏一般!如流水般的三連音均勻而富有顆粒感,帶著一絲神氣的意味,從始至終,沒有哪怕一個音出現力度上的失誤。不間斷的crescc(漸強)、f(強)、sf(中強)等力度記號被完美地詮釋了出來,哪怕如貝多芬般挑剔的耳朵,此刻也挑不出任何一絲毛病!

“繼續下一首!”剛剛演奏完畢第二首曲子我,手還沒有

在琴鍵上抬起來,便聽到了貝多芬的聲音。

翻開樂譜下一頁,流暢的音樂再度響起。

仍然是跑動,但這次卻不再固定位置,加入了琶音的跑動後,右手的三連音在音程上分得較開,2、3、5i在演奏時與大指的距離進一步拉大了,這對右手五個手指的靈活性進一步提出了挑戰。要知道,音和固定位置的跑動是完全不同的,不單是手指,這時手腕、手臂參與的地方更多了起來,在強調手指;靈活性的同時,更強調整個身體的協調配合。

但,在我的十指下,這首子仍然被清晰無誤地演奏了下來,原速!

“繼續下一首!”

不到兩個小時時間,我已經將整本《849練習曲》的30作品,從頭到尾演奏了一遍,而與以往經常中途打斷我的演奏相比,這次除了“繼續下一首”的聲音外,貝多芬沒有在我演奏的中途打斷我哪怕一次。

完整地將《流暢練習曲》演下來,我的心裡也是充滿了莫名的興奮,我沒有想到,花費了一年的時間演奏《車爾尼599》,然而到了難度更高的《849練習曲》這裡,自己卻僅僅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完整的視奏了下來,期間沒有出過一絲錯誤!這種美妙的感覺,甚至就連他擁有肯普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