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0部分

梁王!”

……

大喊的聲音剛開始是亂七八糟,漸漸的就形成了統一的口號,而且只有兩個字,那便是響徹天地的……

“梁王!梁王!梁王……”

鄭飛再度翻身上馬,騎兵隊重新朝著西城門而去,人群自覺的讓出來一條路,讓鄭飛在“梁王”的歡呼聲中繼續前行。

終於,鄭飛等人來到了城門外,獨立師三千騎與五千步兵早已整裝列陣於城外,每個人都是全副武裝並帶足了五天的口糧。

“出發!”隨著鄭飛一聲令下,天道軍最強悍的一支部隊開始向著西邊的前線陣地衝去。

此次朝廷為了確保東征的勝利可謂是下足了本錢,駐守在北京大名府的禁軍七個“將”(注:王安石變法後將禁軍分為了系將和不繫將,北方禁軍成立了一百多個“將”,為一獨立部隊編制,長官稱作正將,副長官為副將,領兵數千至萬不等)就派出了四個,總兵力約四萬人組成了東征軍的西路軍,西路軍又分成四路,其中一路首先抵達了陽穀縣。

按照原定計劃,他們原本是要先燒燬陽穀縣外的糧田,可等他們到了才發現,陽穀縣外的糧田居然在一夜之間都收了個乾乾淨淨,只留下了光禿禿的土地。

這也是花榮在接到命令後連夜動員全縣百姓,並派出全團士兵一起搶收的結果,此刻陽穀縣的全部百姓也已經帶著全部值錢的家當以及糧食進入了陽穀縣中。

官兵頗有些惱怒,經過前期派出的密探調查,他們知道陽穀縣只是個小縣城,只駐紮了兩千多梁山賊寇(朝廷直到現在還稱呼天道軍為梁山賊寇)。

這一萬禁軍的正將是個典型的將門世家子弟,武藝不錯,飽讀軍書,但卻也是個“書呆子”型的將領,紙上談兵是行家,帶兵打仗卻是人生頭一遭。

此番出征他信心滿滿,就準備著如何“一戰成名”,結果他一聽陽穀縣中只有兩千人,心頭一喜,這便想先拿這兩千賊寇開刀,來個旗開得勝!

485,生死五日(4)

這名正將的名字叫做姚啟功,今年剛滿二十七歲,雖然他能在如此年輕的歲數就當上了正將乃是多靠得家族勢力,但也不可否認此人的確是同輩的其他豪門後代中公認的佼佼者,至少他從六歲就開始了系統的武技訓練,十三歲時他的兩個比他年長四五歲的哥哥都已不是他的對手,十五歲時所有稍有名氣的兵書他都已能倒背如流,十七歲時整個大名府已無人能在沙盤軍演中勝過他,他是公認的當世最傑出的幾位世家子弟之一,所以當他在去年年紀輕輕就被任命為正將時很多人反而覺得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只可惜,這個“很多人”只是大名府以及各地的世家大族,並不代表全天下的人,再加上他的的確確、貨真價值的“官二代”背景,有關他全是靠著家族勢力才能當上正將的傳言還是被一些嫉妒他的人經過刻意宣傳而不可避免的流傳了起來。

姚啟功是誰,他是一個自信到甚至有些自戀的人,他是天子驕子,他是追求完美的人,他容不得這種卑鄙的詆譭,他需要一次正大光明的機會來證明自己,所以當他聽說朝廷在組織東征軍要討伐梁山賊寇收復京東西路的時候,他是整個大名府裡最開心最興奮的人,因為他知道證明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

隨後再次透過家族的運作,他也如願以償的成為了東征軍西路四將之一。

此刻他就騎在一匹寶貴的名駒之上,英俊的臉龐,自信的雙目,身穿錚明發亮的軍甲,一手持韁繩,一手按在寶劍的劍柄上,一邊打量著陽穀縣的城樓,一邊側耳傾聽著斥候對敵情的稟報。

待聽完了他才頗為驚訝的說道,“什麼?這陽穀縣中的賊寇守將是個朝廷叛將?”

斥候立刻回道,“正是,此人姓花名榮,乃是原京東東路青州清風寨武知寨,五個月前殺死那裡的文知寨後帶著部下叛逃梁山賊寇,隨後就一直駐紮在了陽穀縣中,領兵兩千三百人。”

姚啟功點點頭,這一點倒真是挺出乎他的意料,沒想到自己第一戰就是面對一個“叛將”,不過這樣也好,第一戰就既能攻城殺敵,又能為朝廷雪恥除判,一舉兩得!

姚啟功想畢便看向了旁邊,只見一名四十來歲的軍官也正騎在馬上,他叫薛朔,乃是姚啟功的副將,相比姚啟功顯赫的背景,他的出身簡直寒酸的可憐,辛辛苦苦一輩子打拼才好不容易升到了這個副將的位子,去年在老正將致仕之後,他本來是最有希望可以接任成為正將的人選,結果卻橫空出世出來一個姚啟功搶了正將之位,雖然薛朔一直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