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百分之百殺死艾滋病毒”之類的話一律斥之為騙子信。 (中午高耀潔說有點累了,讓我下午兩點半以後過來。) 15∶00 高耀潔坐在家裡的餐桌前,和羅新霞一起給上午來信的人回信或寄資料。看得出,老人對這三天抽出整段時間接受採訪有點心疼,執意坐在餐桌前,一邊拿著小棍子抹著糨糊,一邊說:“就在這兒說吧!” 客廳那頭,郭明久老人正在顫顫巍巍地往信封裡塞宣傳品,他塞了幾次,厚厚的資料總是塞不進。“老婆兒今天讓我幹活了!”郭明久總是笑呵呵的:“老婆兒,你是不是要50份?”老人慢慢地走過來問。 “對啊!”高耀潔頭也不抬地回答。在旁人聽起來,兩位老人的說話聲音都很大,因為都有些耳背。“老頭有點糊塗,一般不用他,今天忙不過來了,讓他幫裝信封。”高耀潔說, “有時把地址寫錯了,給退回來了,寄一次四塊、一來一回就浪費我八塊錢”,老伴聽不清楚她的話,見有人抬頭看他,只是慈祥地笑。 16∶00 前天來找高耀潔看病的一個婦女,又回來了。來到高家時,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自己得的是梅毒,因為她“男人在外邊跑”。高耀潔告訴她去防疫站再檢查一遍,千萬別信那些性病診所裡醫生的話。 17∶05 珠海一中學生打來電話說,自己節省下幾天的早點錢,想捐給“高奶奶”,請他代轉給那些艾滋孤兒。像那天拒絕掉一筆30萬元捐款一樣,老人堅決辭謝,“我不想沾錢”。 晚飯過後,19∶00 老人又坐在電腦前進行例行的功課——改書稿。 這就是高耀潔普通的兩天,有欣喜、快樂、憤怒,更多的是為艾滋而做的平凡、瑣碎而具體的小事。  '返回目錄'  
4河南艾滋病已無空白點(1)
吳晨光 《新聞週刊》2001年第21期 艾滋、艾滋、艾滋。高耀潔的家;如同一個“防艾”展覽館。 角落裡;堆滿了她自編自印的艾滋病宣傳單;上面的標題很敏感;什麼“避孕套能阻止艾滋病病毒嗎?”什麼“游泳能傳染艾滋病嗎?”書櫃中;陳列著她編寫的《性病、艾滋病預防》等書籍;她說這書已經送出了幾千冊。 牆上;是她走入河南艾滋重災區——比如新蔡縣和上蔡縣;與艾滋病孤兒的合影。她滿臉的皺紋與孩子們稚嫩而憂鬱的面孔;勾勒出一幅讓人心痛的畫面。而“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這幅掛在她家客廳正中的對聯;則是高耀潔目前生活的最真實寫照。 一縷微弱的晨光打在高耀潔的臉上。聽說記者來採訪;她清早5點就起床了。她說她有很多話要找人傾訴。 這位75歲的河南老太;致力艾滋病民間防治宣傳已有5年。她的足跡幾乎遍及河南各艾滋病高發地區,編髮“防艾”材料數十萬份;為此個人出資10多萬元。而她與她的老伴;卻生活在冬天連暖氣都用不上的簡易樓裡。家中桌椅傢俱上的漆已然脫落;只能從斑駁的痕跡中;辨別出當年的紅色。 為表彰她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突出貢獻;世界衛生大會將2001年度“喬納森·曼恩健康獎”授予高耀潔。“健康獎”每年評選一次,在全球範圍內僅有一個名額。5月29日——6月1日;這次頒獎大會將在美國華盛頓舉行。 4月8日;高耀潔透過網路獲悉這一喜訊。當天;122個祝賀電話打進了她清貧的家。 “誰說我不想去領獎?” 新聞週刊:獲悉得獎之後;您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高耀潔:我只有一種預感;可能去不了美國領獎。 新聞週刊:為什麼? 高耀潔:上面的阻力大。我的領導;上到河南衛生廳;下到我退休前所在的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一直不贊成我對河南艾滋病的防治和宣傳。 新聞週刊:領獎真的遇到了很大阻力? 高耀潔:對。5月8日上午;河南中醫學院一位黨委副書記找到我;開門見山地對我說:“高老師;我看這個獎還是不要去領了。小布什上臺以後;中美關係一直不穩定;加上前幾天的撞機事件;局勢更緊張。而且;世界衛生組織的反華傾向比較嚴重;我們怕您被他們利用了。”聽到這話;我很惱火;一次國際學術會議和中美關係有什麼必然聯絡?但我知道;這種事情我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就說:“既然領導這麼決定,那不去就不去了。” 第二天;我到省婦聯去領稿費——稿費是我用於補貼艾滋病投入的主要經濟來源。婦聯的同志得知這一訊息後;告訴我:“去與不去;不是個人的事情;你必須和省裡打招呼。” 幾天之後;河南省一位副省長對此表了態:“我們共產黨最講人權。我認為:高教授去領獎;利大於弊。” 新聞週刊:事情出現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