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1部分

意決一死戰。當天深夜便分兵三路全軍出動。兩路搶渡大渡河,一路搶渡松林小河,一時船筏皆出,火把齊明人聲鼎沸,山鳴谷應聲勢好不雄壯。

搶渡大渡河的太平軍將士口銜利刃,手挺長矛準備死戰。當夜水勢未退,河心浪濤洶湧,船筏十之三四都被激流捲走。

太平軍將士抱著血戰過河,有進無退的決心,與河心的激流勇敢搏鬥,未被捲走的船筏飛速前進。北岸清軍看到南岸一片火光,知道太平軍又要搶渡,沿岸嚴加戒備。

太平軍船筏靠近哪裡,他們就聚集到哪裡拼命抵抗。既是黑夜,又在急流如箭的洪水中,哪能選擇靠岸地點。船筏到了岸邊,往往撞上岩石立時破碎。少數上了岸的太平軍戰士儘管奮力衝殺,殺傷十倍八倍的岸防土司部隊以及清軍,但是因為吃了幾天樹皮草根體力不濟,最終還是不支戰第。雙方從深夜血戰到天明,太平軍此次搶渡仍未成功。

而太平軍搶渡松林小河的情況大致相似,6月,4日清晨,石達開得到訊息,各路搶渡均已失敗悲痛萬分。但全軍將士依然鬥志昂揚頑強苦戰,石達開部隊被困於紫打地一隅“戰守俱窮,進退失據,糧盡食及草根,草盡食及戰馬,兼之瘧痢流行,死亡枕籍。閱時一月,而軍心屹然不動,其得士心如此,豈田橫之客所可同日而語哉?”

面對如此困境,石達開在紫打地揮毫題詩曰:“大軍乏食乞誰糴,縱死峨江定不降”,表達了與全軍將士同生共死的決心。

為了讓將士們死裡求生,宰輔曾仕和向石達開建議,寫一封信給王應元許以重酬請求讓路。石達開本不願向王應元低頭,這時見到將士們又餓又病,心情沉痛決定一試。

第二天,即6月5日,石達開寫了給王應元的訓諭,拴在箭上射入王應元營中。這時太平軍糧盡援絕,搶渡無功的情況已為王應元深知,他想得到的是太平軍全部的金銀財物,所以一口回絕。

石達開不得已,又寫信表示願意出高價買糧,仍被嚴詞謝絕。在對王應元絕望後,石達開又寫信給嶺承恩,表示願意以重金買路。嶺承恩不給回信,卻以加緊進攻來作回答。

堂堂的太平天國翼王,竟是在大渡河前被逼上絕路。

此時太平軍船筏俱盡,搶渡無望,石達開知道長期困守紫打地不是辦法,北面是大渡河,西瀕松林河,南面是高山,只有向東,突圍,還有一線希望。突圍中如果沒有清軍阻攔,或得以衝過,東進到上海棠的大道,就能脫離險境。

6月9日中午,石達開率領六千餘人向東,突圍,朝小水前進。看到太平軍放棄營地,突圍東去,清軍都司謝國泰,土司王應元等才敢發動追擊。他們共同攻入空營掠奪財物,然後付之一炬。

太平軍於6月9日離開紫打地,10日晚到達利濟堡。在這兩天中,清軍與土司兵對他們只敢遙遙尾追,不敢逼近。太平軍將士無限悲憤,他們都很明白,喉頭的清軍不足畏的,這次進軍失敗,主要是敗於洪水,敗於飢餓,而非敗於清軍之手。

10日晚間石部太平軍人馬到達利濟堡時,發現攔在面前的老鴉漩也在漲水一片汪洋。他們幾天來鼓足勇氣捨命突圍,是想著還有出險希望,這時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樹皮草根,羅掘俱盡,已經到了絕境。

此時他們人人悲憤填膺熱淚長流,他們不願意束手就擒,決定次晨與身後追兵決一死戰,雖全軍戰死也在所不惜……

第632章覆滅

“妖來背水一戰,幸而勝則圖前進,不勝則主臣赴彼清流,斷不受斧鉞辱。”

計議已定,石達開就懷著滿腔悲憤與家人決別。他的王娘馬氏在紫打地突圍前已服毒自盡,另幾位王娘吳氏,潘氏,胡氏,為了消除他的後顧之憂,不在戰敗後被俘受辱,也抱著兩位幼子攜手投河,還有一位王娘劉氏帶著石達開的兒子石定基,由兩名侍衛保護,於深夜攀山逃出險境,打算去尋找李福猷,以後再興兵報仇雪恨。將士們患病受傷難以力戰的,不願被俘受辱,也相繼投河自盡。

既已下定必死決心,曾仕和就向石達開提出一概詐降的建議。他說由利濟堡南十里可到涼橋,過橋就是洗馬姑場,聽說那裡頗有存糧。我們可以拔隊先行,向那裡的清兵投降,伺機搶佔洗馬姑,如果成功,就能轉危為安,重振軍威,如果失敗,也不過一死而已。

石部太平軍突圍的希望此時極為渺茫,即使詐降清軍難道就會輕易上當?

但事已至此,與其待死不如一試。石達開是個愛兵如子義重如山的人,他覺得將士們面臨這不幸的結局,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