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下子就拔出了佩劍,大聲說:“我輩沒有人做主,到了這一步,今天非得立個天子不可!”這一聲大吼,使得範質手足無措,說不出話來。王溥已先拜倒在地,範質只好也跟著下拜。宰相這一拜,大事已定,於是文武百官紛紛下拜,共請趙匡胤登上崇元殿,接受小皇帝的禪讓。直到這時,第四道關才終於闖過。趙匡胤心裡的石頭落了地,參加這次兵變的人心裡的石頭也落了地。這一次不流血的兵變算是圓滿成功。

當天下午,在百官班次已經排定,即將舉行禪讓儀式,大家才發現禪讓詔書還沒有準備好。正在為難的時候,翰林承旨陶谷卻不慌不忙地從袖子裡摸出了一幅早就寫好的禪讓詔書,大家正好用了它。(這也說明這次兵變是有人策動的。事先沒有人佈置,陶谷豈敢預先寫出這樣的詔書來?)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趙匡胤在接受後周小皇帝柴宗訓的禪讓之後,正式登殿即皇帝位,接受百官朝拜。因為趙匡胤所領的歸德軍在宋州,所以定國號為大宋。隨即改元,定這一年為建隆元年,大赦,遣使遍告郡國。遷小皇帝柴宗訓和符太后於西宮,改帝號為鄭王,尊符太后為周太后。

陳橋兵變也不是完全沒有流血,還是出現了軍校王彥升刺殺了後周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的事件。據說韓通是反對趙匡胤登位,要想組織力量進行反抗的,被他們及時發現進行清除,然後作為個別意外事件來處理。至於在民間,老百姓確實沒有損失一草一木,老百姓家裡確實是雞犬不驚。本來,在中國的歷史上,改朝換代的事情肯定要波及老百姓,會攪得老百姓雞飛狗跳。如果爭奪帝位的戰事打得不兇,小打小鬧,也會鬧得老百姓雞犬不寧。要是大打特打,就會殺得老百姓雞犬不留。真正進行改朝換代而又能讓老百姓雞犬不驚的,大概也只有陳橋兵變這一回。

趙匡胤從小闖蕩江湖,善於隨機應變。他也並不缺少小聰明,在別人面前演一場戲還是很能感動人的。例如他在範質面前訴說被六軍所逼,不得已而接受兵變,覺得愧對周世宗而淚流滿面的時候,就很能爭取別人的同情。在兵變過程中,雖然他耍了不少花樣,用了不少計謀,但是和他在整個事變中絞盡腦汁避免流血的努力比較起來,他的本性還是比較淳樸,頗有人情味。總希望老百姓少受損失,總希望老百姓能過太平日子,做皇帝的人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了。

杯酒釋兵權圓滿成功

在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也不擺架子,公餘時間,不是常常召見臣下,而是常常去找臣下聊天。例如多次在晚間去找宰相趙普,商量國家大事,而且還要趙普的老婆燒肉燙酒,辦個招待。有一次,他略有醉意,就向趙普大發感慨,覺得從唐末以來,幾十年間,皇帝換了十幾個,天下干戈不息,老百姓難過幾天安穩日子,真不知道天下幾時才得太平,有什麼奇策妙計可想。

趙普的回答倒是老老實實的,他說:“奇策妙計是沒有的。戰事不斷,不得太平,不過是節度使權柄太重,君弱臣強而已。只要稍奪其權,制其錢穀(限制他們的財政收入),收其精兵(解除他們的兵權),天下就太平了。”

趙匡胤吃了一驚,想不到趙普把話說得這麼露骨,不做充分的準備,要收兵權的事是不能隨便說的。他鄭重地告訴趙普:“我已經領悟你的意思了,請勿復言。”他一定要想出一個妥當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既要收回兵權,又要不出亂子,做準備工作的時間不妨長一點,一定要處理得十分穩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公元961年7月的某一天,晚朝結束,趙匡胤特地邀請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殿前副都檢點高懷德、馬步軍都虞侯張令鐸、步軍都指揮使趙彥徽五位大將,在內苑舉行晚宴。

酒酣耳熱之後,趙匡胤屏退左右,向大家說:“我不靠你們支援,坐不到這個位置上來。在這裡,我先敬你們一杯,表示謝意!”

“不過……”他嘆口氣說:“做這個皇帝也不容易,反而不如當節度使的時候自在,我現在總是心裡不安,夜裡也睡不好覺。”

大家驚問他為什麼,他拍拍自己的椅子說:“這還不簡單麼,請問誰不想來坐我這把椅子?”

石守信等人惶恐地說:“陛下怎麼會說出這種話來!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二心?”

趙匡胤不慌不忙地說:“我當然相信你們,你們絕對不會有這種想法。但是你們保證得了你們的部下嗎?如果他們貪圖富貴,一旦遇到了機會,就想拿黃袍披到你們身上,你們推得了嗎?”

石守信等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