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處記載相類又相異。這是一個廣為流傳,有頭有尾的故事。十日並出,天下躁熱,夸父長大,捉日,關到禺谷,又讓它跑了。從片斷中看不出夸父捉了幾個日。他喝乾了黃河和渭河的水,竟至於乾渴而死。這位兩耳掛了兩條青蛇,手中玩了兩條黃蛇的“有人”的後代,死後的膏肉浸潤了一片鄧林!這是一部久經傳唱的曲折恢弘的神話。
嚴重的乾旱竟至到了河渭乾渴的程度(這是可信的,在今天,黃河也曾斷流。)。遠古的氏族人編織出來逐日的英雄。可以想像,黃河兩岸已經是一片焦土,人煙隔絕。宣講巫含著淚水,傳唱這位悲劇式的英雄。這個故事可能起源於華人更西,更北的地區。那裡的乾旱程度比河渭嚴重得多。
羿
與乾旱抗爭的又一個神話故事是羿射日。羿的主要事蹟是射日。淮南子&;#8226;本經訓:
“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少數民族中有許多的射日神話,壯族十二個太陽,布依族十二個太陽,瑤族十個太陽,彝族九個月亮,七個太陽,此外,還有,羌,納西,黎,獨龍,珞巴,等等。
羿在前往射日的途中,殺死猛獸修蛇,打擊風神河伯。這個神話起源於史詩時代的早期。到了晚期,弓箭已經不足為奇,而且,對日的認識也不應這樣幼稚。
西王母
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西王母的形象為後世引用。
西遊記中,孫悟空偷吃蟠桃,就是偷的西王母的桃子。民間故事“牛郎織女”中的王母娘娘也是西王母。
關於西王母的古記載只有下面的幾句話: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墟北。”
在今天,揭開了氏族神話的面紗,在母系社會裡,眾多的氏族首領大約是女性而不是男性。我們得到的氏族神名稱或者是古音,或者是譯音,其性別也就不能知道,在長期的流傳中,氏族神的名字傳為男性。這是神話流傳的痕跡。如果說,追日的夸父是女性,讀者一定感到突然。可是在夸父時代,夸父被塑造為男性,夸父時代同樣感到突然。在神話中,除了女媧而外,西王母是唯一的女性。如果不是“蓬髮戴勝”四個字,大約也要變做男性。其實,“勝”不是束髮的簪子,是野雞的尾羽,叫做“雞雉翎”。西王母原來是1位頭戴雞雉翎的動物神。
共工
大荒經:“共工,人面,蛇身,朱發。”
淮南子:“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高誘注:“共工以水行霸伏羲,神農間,非堯時共工也。”
這是一個到處惹禍的“壞小子”。
夏後啟
在山海經,有關夏後啟的記載有三處。
“大樂之野,夏後啟於此舞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環。”
“夏後啟之臣曰孟塗。人請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持之,是請生。居山上,在丹陽南。丹陽居屬也。”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啟,啟上三賓於天,得九辨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啟焉得始歌九招。”
下面是關於遺蹟的記載:“有人無首,操戈,盾,立,名曰耕之屍。故成湯伐夏桀,於章山,克之,斬耕,耕既立,無首。”
讀了這些記載,不由得想到,古河道有蚩尤,渭河有夏後啟。這兩位崇拜受到後代子孫的拜祭和懷念。限於資料,本書沒有為夏後啟作傳。
鐘山之神
“鐘山之神,名曰獨陰,視為晝,溟為夜,吹為科,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
關於鐘山之神,只有這一處記載,不能知道更多的情節。也不知道流傳(起源)地區。這個片段表達了獲得強力的願望。
刑天
“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刑天與帝爭神,共工與顓頊爭帝,與帝對抗的神話不少。
中華龍
龍是中華人喜歡的藝術形象。與龍有關的事情有,龍舟,龍舞,有龍的繪畫,圖案,有龍字的成語,龍騰虎躍,龍馬精神,龍飛鳳舞,龍的傳人,畫龍點睛,葉公好龍,這些詞語都是今天的活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