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前面說到,在巫祠時代,存在4種型別。契氏族是生產氏族型別。契氏族起源於太行山,是漳河人的後代。關於契氏族,見遠古中華第4集大商。 txt小說上傳分享

華夏 堯舜禹 夏墟

華夏

古漢語不晚於公元前3千年傳播到伊洛地區。但是在伊洛地區古漢語是巫祠用來傳播古河道文化,至於用古漢語收集和整理伊洛的方言史詩那是公元前2000年以後的事情。在巫祠時代,一方面古河道的古漢語向西方傳播,一方面伊洛地區的伏羲方言向河南東部和黃淮平原遷徙,與黃淮地區的方言匯合。隨著伊洛地區對古漢語的普及,大量的方言史詩丟失了。伊洛的土著叫作伏羲人。伏羲人經歷豐富:從山西到河南,從河南到黃淮。伏羲人從使用伏羲方言到使用炎帝方言,從炎帝方言到黃淮方言,架起了古漢語通向黃淮方言的橋樑。伏羲人為建樹古漢語氏族功不可沒。但是,伏羲人自己的史詩卻丟失了。伏羲,這位遠古的祖先不但今天人知之甚少,而且,春秋人也很模糊。古人說,伏羲距今30萬年。在今天,知道了,伏羲人土著山西,說30萬年也不過份。伏羲人的方言自稱叫作萯。古漢語翻譯伏羲,這個字顯然是一種植物(渭河的媧是臍帶,古河道的農,禹,是動物龍,蛇,炎是鳥,祝融是太陽)。在今天,對伏羲的考據認識就是這樣。

八千年前的伏羲人生存的能力還是很低的,不但以採集的方式生存,而且只能在水邊的平地上。讀者可能想到,天然的食物是有限的。芮城人受到食物的限制,維持在一個有限的數量,人口不是很多。到了伏羲人時期,走上了廣闊的土地,得到了大發展的機會。經過了幾千年的繁殖,增長,人口數增長了十幾倍,以至幾十倍。二千年的時間裡,伏羲人從單純的採集,進入到漁獵時代。在漁獵時代,雖然還沒有人工生產,只是採集的範圍擴大了。從出土的遺物看,有了漁獵的工具,能夠網魚,釣魚,能夠撲捉小動物,相當於神農人食五穀以前的生活。公元前四千年,河南平原的食物開始枯竭。伏羲人面臨著飢餓的考驗。因為食物不足,向東方遷徙,許多村落的始族離散,消失,人口減少。伏羲時代結束。伏羲以後的時代叫作華夏時代。華夏主要由華和夏兩部分人口組成。

從公元前四千年到公元前二千五百年是從採集向人工生產的轉變時期,可以想像這個轉變的過程是極其艱苦的,也極其緩慢。一定不是“將種子撒到地裡就有收穫,將牛羊趕到山坡就有肉吃”那麼簡單。關於人工生產在文字記載中見不到,可是,這見不到的人工生產卻決定著一個歷史時期。人工生產養育了史詩的生產,創造了中華史詩。

讀者可能記得,在仰韶時代有走巫。走巫,那是原始的文化人。走巫從一個始族到別一個始族,傳播著歷史文化,講述著始族的起源故事。在始族時代走巫還沒有自己的“領地”。走巫從一個村落走到另一個村落。到了巫祠時代就不同了,巫有了自己的領地,開始從始族和村落裡獨立出來。在早期階段,巫的宣講主要的還是始族的起源故事。這是採集時代的始族人最感興趣的內容。巫祠時代的巫講述了動物崇拜,人渴望得到的強力從動物那裡表現出來。這樣就產生了動物崇拜。巫的宣講從始族的起源轉向了對動物的崇拜。到了晚期,關於帝崇拜的巫祠故事產生出來。這便是巫祠時代的特徵。巫祠時代是古中華各地區都走過的歷程,伊洛也走過。

說到夏,讀者一定想到,歷史上有個夏。夏,商,周,秦,漢,夏是第一個政權。本書的華夏時代是指公元前四千年到公元前二千五百年這一段1千多年的歷史時間。華夏時代與春秋人制作的歷史夏朝是不是一回事?兩個夏是怎樣的關係?本書將討論到。

夏這個名字由周流傳下來,對於夏的認識卻需要從對歷史的考察得到。不錯,商人和周人都說夏,可知夏是確實的,只是對夏的認識不清楚。

第一,夏的時間,

周在公元前1千年滅商,這是古書記載的時間。既然這樣,週一定有一個不少於千年的興起時間,就是公元前2千年(周人將領地擴大到伊洛不晚於公元前1500年)。這樣推算,商的興起時間應當在公元前3千年。實際上,在探索古河道的史詩時,商的興起時間不晚於公元前2500年。這樣推算,夏朝的時間確實在華夏時代。華夏時代和夏朝其實是一回事,不過是名字不同。本書稱作華夏時代而不叫夏朝。

第二,夏的地點,古書有記載。

因為先有禹,後有夏,古人從禹找起。在伊洛平原有一個淵,傳說是禹的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