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中的。誰又能夠確保,那些傳說不是所謂的“德者”們為了標榜自己的修持,從而編撰出來的故事呢?
後來,小五福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他的大師兄,希望得到大師兄的肯定。沒想到,大師兄聽了他的話非常驚訝,對他說:“每一種生活都是苦樂參半,享、受同在的。我覺得五福院裡的生活很好,每天聽五福全講法課,就好像在聆聽福祖的聲音,這讓我們早於別人瞭解世界的真相,早於別人知曉生命的本質,早於別人明瞭,在塵世之外,在我們的生命之上,還有一些生命更為高尚地存在著。你覺得做五福是件苦差事,這是因為你只顧嚮往別人的生活,沒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屬於我們的生活中來。”
小五福看了看大師兄,不屑地說:“你可真虛偽。粗茶淡飯有鮮魚肥肉好吃嗎?種地有遊山玩水自在嗎?整天唸經有牽手紅顏,把酒為歡享樂嗎?福祖在《五福經》中說‘要享著清福來修持’,他這不也贊同活著要享福嗎?”
大師兄笑了笑,說道:“你可真會斷章取義。所謂‘享受’,本有‘享’和‘受’兩層意思,‘享’針對所有好事美事,‘受’針對所有壞事惡事。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既要享著好事美事,也要受著壞事惡事,當我們能像享著好事美事那樣受著壞事惡事時,才是真正在享受人生了。”
聽了大師兄的話,小五福眨巴眨巴眼睛,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從那以後,每當吃飯時,他都會把粗茶淡飯想象成鮮魚肥肉;每當勞作時,他都幻想著自己正逍遙自在地遊山玩水;每當聽五福全講法課時,他都會想象著自己正牽手紅顏,互訴衷腸。這樣一來,小五福吃飯香、睡覺甜,勞作時樂,聽課時喜。
小五福的變化,五福院裡的人有目共睹,師兄們紛紛讚揚他修持精進、福為大增。不料,在一個風和日麗、涼風習習的午後,五福全召集所有五福在花園旁的葡萄架下上法課。通知下達後,所有的人都揣測師傅的用意,有人說師傅從來沒有在外面上過法課,今天一定有特別的內容;有人說師傅把法課搬到花園邊,肯定是受了小五福的影響,他要享受著講課,讓五福們享受著聽課;還有人說師傅高深莫測,還是不要猜了,下課後就知道他到底是什麼用意了。
法課開始前,五福全靜靜地立在花園邊,彷彿陶醉在芬芳的花香中。五福們一個又一個地立在五福全的身後,有人陶醉在師傅肅穆的表情裡,有的彷徨在蘭花與師傅之間。他們既不知道師傅在想什麼,也不知道師傅為什麼會有此一舉。這個時候,只有大師兄遠遠地站在人群外,對著一朵蘭花發呆。
小五福東瞧瞧西望望,發現了發呆的大師兄。他跳到大師兄的身後,猛地拍了大師兄一把,戲謔地說:“大師兄,看你發呆的樣子,難不成這蘭花成了仙子?”
大師兄回過頭看了看小五福,默默地點了點頭,道:“正是。你看她潔淨、美麗,不著絲毫浮華之色,卻有著高貴華美的氣質,她不是仙子,這世上還可能有仙子嗎?”
小五福撇了撇嘴,嘆息著說:“我以為大師兄的境界有多高呢,原來和我一樣,既貪色又貪享,枉我白白崇拜你一回了。”
大師兄笑了笑說道:“我只享,不貪。貪有何意?她終究不是我,我也不是她。我在享的同時,嚮往她的境界,並立志向她看齊。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會氣若仙蘭。”
不知什麼時候,五福全和五福們已經齊刷刷地站在了大師兄和小五福對面的花園邊,法課已經開始了。五福全讓五福們注意觀察大師兄和小五福,看看他們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由於花園較大,加之小五福和大師兄在竊竊私語,五福們聽不到他們在說什麼,只能看到他們的動作和表情。
經過一番討論之後,五福們得出了一個共識:整體看來,大師兄顯得樸實厚重,擁有著修持很好的五福的氣質;小五福奸滑輕浮,擁有著的是市井小民的氣質。細細看來,大師兄氣定神閒,喜悅在心,眉宇間顯露出高遠的志向,嘴角掛著堅定的信念;小五福則神色飄忽,目光遊離,眉眼間潛伏著虛妄,嘴角溢著貪婪。
得出這個結論之後,五福們一陣譁然,他們紛紛請教師傅:平日裡小五福和大師兄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和大師兄一樣,細心品味粗茶淡飯,勤勉勞作,欣然上法課,為什麼神色、氣質如此迥異呢?
五福們的討論聲驚動了小五福和大師兄,他們不約而同地跑到大家的身邊,想要聽個究竟。五福全把他們叫到跟前,讓他們來回答幾個問題:你吃飯的時候在想什麼?勞作的時候在想什麼?上法課的時候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