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知道無量尊者所說的“門”到底指的是什麼,那就要說到在很久很久以前,那個唯有無量尊者自己才最清楚的關於他自己修道的故事了。
其實,無量尊者與桓因雖然是存在時代相隔很遠的兩個人,可其實,他們的道途是極其相似的。
在這其中當然存在了一些巧合,可其實,桓因一生修道都是受到了無量尊者的指引和點撥,所以這樣的相似又帶著一些必然。
無論如何,當年無量尊者驚才豔豔,憑藉自身天賦踏入修道之途,初期可說是順風順水,意氣風發。然而起初他所修之道卻並不是《無量真經》,那個時候的他還根本就沒創造出這等絕世真經,同樣是跟隨師父和道門修煉,學的不過是一些傳統的道法罷了。
可是後來,無量尊者在機緣巧合之下了解到了荒古,由此與不久前的桓因一樣,產生了“真”與“假”的概念,並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然而任憑無量尊者如何天賦異稟,因為他對三界中人和物的牽掛,因為他重情重義,他始終不能大徹大悟,真正把一切當做是“假”。
其實,這並不能說無量尊者比東皇太一這等荒古大神的天賦要差,只是性格不同,命運不同。東皇太一的身上多了一些恨勁兒,多了一些無情,讓他更容易放下。而無量尊者,做不到。
只是,對於道的執著和痴迷卻讓得無量尊者並不願意放棄他的發現。於是,心知不能直接放下一切的他,逐漸走上了一條看似更加輾轉的路。
最直接的路,便是感悟“真假”概念,放下三界之中的一切,立地成道。而無量尊者所自創的這條輾轉之路,則是要讓自己如同修士一樣的去進行修煉,在修行的過程之中不斷體悟“真假”概念。修行到了極致,便是看遍了世間一切,洞悉了道之真諦,便也能分辨真假。
修行的方法因人而異,其實並沒有好賴之分。有的人如同東皇太一,可以立地成道,那直接的方法便是最適合他的。可有的人如同無量尊者,重情重義,或許憑藉自身的體悟永遠也不願相信世間的一切是假,於是便要看遍三界河山方能洞悉真相。
《無量真經》便是由此而來的,這部驚世絕倫的經書,闡述了不可思議的修道方法。它之所以會出現,便是無量尊者在執著於“真假”概念以後,脫離道門開始自創道法,以求因此道而最終辨明真假,觸碰到荒古。
《無量真經》之中的“真”字,其實早已說明了這部經書存在的根本意義。只是哪怕是桓因修煉此經書一生,也只有到了最後的關頭才明悟過來經書的真諦。
無量尊者的無量真途比起桓因來,自然是要坎坷了太多。因為桓因是在無量尊者的指引下學習,而無量尊者卻只能自行創造。桓因的這位祖師本事到底如何,由此也可見一斑。
當然,無量尊者最終接近了成功,他嘔心瀝血而總結出了《無量真經》的前四卷,也讓他一路修道達到了極致,成為九源修士,無敵三界!
然而,接近成功與真正的成功看似一步之遙,卻是天壤之別。
無量尊者當然發現了《無量真經》不止四部,還缺少最後一部。而這最後一部將是神來之筆,登天之門。無量尊者當然也想到了這最後的一部只怕要成就十源才能感悟而出,於是他也如同當下的桓因一樣,衝擊過第十種源力。
沒有人知道無量尊者最終選擇的第十種源力到底是怎樣的源力,不過他終究是衝擊十源成功了。然而這樣的成功卻並沒能帶給他莫大的驚喜,反而成為了終極打擊。
成就十源,要麼登天,要麼死無葬身之地。因為十源根本就是不為三界所容的修為,所以要麼成就十源,踏入荒古,要麼失敗,被三界排斥,大限將至。
導致無量尊者失敗的,就是他所選擇的那第十種源力。這種源力或許是太過平凡,或許是不夠強大,總之不如桓因所選擇的時光源力,不足以讓無量尊者擁有如同時光之眼和時光之心那樣的大造化。於是,無量尊者的第十源並沒能讓他在“真假”的感悟上更進一步,並未能帶給他境界和層次的終極昇華。
功虧一簣的無量尊者最終跌落神壇,他也知道自己所剩的時間不多。他不甘心,他雖然失敗,卻接近了成功,看到了成功之路的所在,確定了窮其畢生心血所創的《無量真經》並不是不能幫人達到目的,只是還不夠而已。他相信自己的無量真途一定是對的,只是他自己沒能走到最後。
於是他回到人界,創立了無量門,並將所創《無量真經》的全部四卷保留下來。然後,他以莫大神通推演天地,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