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是用所有在深圳參加交易的股票來計算的。其基本計算公式如下:

當日綜合指數=(當日指數股總市值 / 基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

(2)上海綜合指數

上海綜合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是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它使用了上交所的所有上市股票作為計算單位。該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準日。基日指數也定義為100點,於1991年7月15日釋出。計算方法與深圳綜指一樣,但兩者在對新股的處理上不同(即上海的新股在發行一個月之後才計入上海綜指)。

當日綜合指數=(當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

(3)深圳成分指數

它是深交所編制的一種成分指數,是從深圳股市中挑選40家有代表性的公司作為計算物件,以流通股為權數而計算得出的加權股價指數,綜合反映了深交所的A股和B股的走勢。取1994年7月20日為基準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於1995年1月23日釋出,1995年5月5日正式投入使用。

從編制方法可以看出,深圳成分指數與國際的通用編制方法接軌。這種編制方法能真實反映國民經濟的變化和GDP增長率,它反映了股票過去、現在和即將發生的走勢。

上海綜合指數和深圳綜合指數的編制有很大的不合理性。兩種綜合指數都不能真實反映國民經濟的變化和GDP增長率,會給投資者造成很多虛假現象從而誤導投資者。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上海綜合指數和深圳綜合指數的編制計算公式是相同的,這個計算公式得出的指數僅能反映股票市場的擴容速度和進入股市資金的數量。一個市場兩種不同的指數計算方法,反映出兩種不同的結果:

②上證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準日100點,到2001年9月18日止,指數為1798點,指數增長了18倍,每年的算術平均增長率是154%。

③深圳綜合指數是1991年4月3日公佈的,指數的基日與公佈日相同。該日的指數為100點。到2001年9月18日止,指數為525點,指數增長了倍,每年的算術平均增長率是43%。

④深圳成分指數是取1994年7月20日為基準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1995年1月23日釋出,1995年5月5日正式使用。到2001年9月18日止,指數為3586點,指數增長了倍,每年的算術平均增長率是35%。

中國的國民經濟從1990年到2001年每年的複利增長率是9%,每年的算術平均增長率是16%。很顯然,深圳成分指數的算術平均增長率35%更接近中國國民經濟算術平均增長率16%。如果把一個修正係數計算進去,深圳成分指數的算術平均增長率將與佛郎克趨勢線基本一致。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一、三段三階數學表示式(6)

上證指數每年的算術平均增長率為154%,與實際結果偏離很大。深圳綜合指數每年的算術平均增長率為43%,與實際結果偏離介於二者之間。

很顯然,上證指數和深圳綜合指數都不能真實反映國民經濟的變化。上證指數增長了18倍,並不代表投資者的資金增長了18倍,也不代表股票市場的個股股票的總市值增長了18倍。這個18倍是由於大量的新股上市而產生的虛假增長和繁榮。

對比上證指數和深圳綜合指數的增長率,說明上海股市的擴容速度是深圳股市的3倍。

另一種現象是深成指從1997年5月12日股指到達了點後一直到2002年8月,股指在一個調整通道的下降壓力線下執行,其原因是在1996年至1997年5月間,股市的投機壟斷操縱者在一年半的時間裡把股指推高了6倍多,脫離了股市和國民經濟的實際增長情況,從1997年5月到2002年8月股指一直在進行價值迴歸的調整。

上證指數反映的情況卻完全相反。上證指數從1994年7月25日的最低點點到2001年8月18日的1800點始終在一個上升通道上執行,即使是1996年指數暴漲了3倍仍然沒有像樣的調整。在2001年3月曾升到2230點的歷史最高點,這顯然是不斷髮行新股推高指數所導致的,與股票市場個股的表現完全背離。深成指和上證指數發生了背離走勢。圖3…1…4是上證指數和深成指發生背離的示意圖。

圖3…1…4 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