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不去曹營,能隱居在此,等天下一統後,再出山也不錯。
等我回來,諸葛亮還沉浸其中,一會兒眉開眼笑,一會兒搖頭嘆息,手中執子,半天也落不下一子,偶爾落下,又會拿起,看樣子也很是傷神。我笑著坐在他對面:“先生,這幅棋譜很是費人心血,趙芸本就不擅長此道,看著它,更是恍惚頭疼。先生覺得呢?”
諸葛亮抬頭看我一眼,半天才醒悟我在問他,急忙投子嘆道:“果然是難得之物。這棋局佈局極其巧妙,處處有眼,又處處死著,讓人進退兩難,拿捏不住呀!不知姑娘可有解譜?”
我搖頭:“沒有。家兄得到的只有這幅殘局,也想過辦法尋找解譜,奈何無處可得。聽說蔡先生只有一女,家兄多方查詢,得知此女流落匈奴,似乎被匈奴貴族所納,急切之間,卻是無法了。家兄曾道,說不定此棋本就無解,乃上古流傳下來的無解之譜。”
諸葛亮搖頭:“不是這樣說法。任何棋譜在世,總有解法,哪有死棋之說。我觀此譜,生機盎然,並非死子,只是短期無法尋得解決之法而已。”
我一語雙關道:“先生於弈棋之道甚為高超,然而看來生機盎然的棋局並不一定就有生路。很多時候,人們努力的結果還是無奈,就像這棋譜一樣。先生,您說呢?”
諸葛亮直搖頭:“只要有一線生機,也應該盡十分努力去做,哪怕最終沒有結果,努力過了,盡心了,也沒有遺憾了。”
果然是異常執著的人,我笑笑不再爭論,而是轉移了話題:“可惜蔡先生死了,否則,我還真想向他請教一些學識。”
“是呀,真是可惜了。蔡先生的人品學問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呀!”
輕聲嘆息中,我也道:“可惜蔡先生一身才華竟然落到如此田地。董卓可惡,人人得而誅之不假,可王司徒如此作為,卻是直接將大漢江山推進了萬劫不復的地步。一己之私,倒黴的卻是千萬百姓。”
諸葛亮愣了一下,反駁道:“罪魁禍首是董卓。王司徒也是操之過急,有些過火。”
“過火?先生,他操之過急是真,可再怎麼說,像蔡先生這樣的人於他有何害?於國有和害?就因為蔡先生是董卓強行任命的?就因為蔡先生在修史?連一個說真話的人都不敢放過,王司徒的為人可見一斑。你們包括我兄長都說他滅了董卓,對大漢江山是個功臣。可我卻認為,他殺董卓不過是權力之爭,不是他的一意孤行,沒有容人之量,大漢江山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諸葛亮連連搖頭:“姑娘的言語真是出奇,恐怕沒有人能說出這樣的話來。董卓為人殘暴,行事逆天理,滅人倫,提起他,無人不咬牙切齒。王司徒設計殺董卓,天下人誰不稱道,唯有姑娘才……。”
我胸有成竹道:“我有我的道理。在洛陽,董卓雖然掌控了皇帝,可內有反叛之人,外有強敵環視,可以說只要有心,殺董救皇室機會比在長安多的多,王司徒那個時候為什麼不做?很簡單,在洛陽,王司徒沒有殺了董卓後掌握大權的信心,因為那裡高出他的人太多。他殺蔡先生,就是害怕後人揣摩出了他的真正意圖,從而落下不好的名聲。”
諸葛亮還是不斷地搖頭:“姑娘過於偏激了。”
我淡淡一笑:“或許吧!對王司徒這般行事,我實在是有些氣憤不過。不過,我要是董卓,斷不會讓大漢江山落到如今的地步。”
諸葛亮一笑:“姑娘真是博學多才。我倒是想請教,如果你是董卓,你會如何做?”
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其實董卓一開始就做錯了一件事,那就是廢帝。”
諸葛亮點頭:“不錯,逆臣賊子之作為。”
我淡淡一笑:“非也,廢帝並不一定是逆臣賊子。先生,霍光大將軍也廢過皇帝喲,你認為他可廢錯?我的觀點是,辨帝那樣的少主更適合他掌握權力。如果他將辯帝和皇太后抓在手中,也不會落個如此下場了。”
諸葛亮馬上道:“請教了。”
我道:“少帝怯弱,太后無援,正是掌控的好機會。董卓廢帝的理由是皇帝軟弱無能。豈不知性格軟弱無能的皇帝更利於權臣掌政。何太后此婦,心狠無智,沒有能力和才智過問軍國大事。可以說,當時的洛陽城裡,董卓已經掌握了軍政權。而後來反他的中堅力量那個時候也都在朝中,並沒有自己的勢力,如曹大人、袁大人等。其他的諸侯勢力,也是還是服從朝廷指派的。所以,作為一個外臣,在沒有完全立足的情況下,應該先對皇上表示忠誠,再買好太后,拉攏朝中重臣。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