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軟弱迂腐,但有所準備之下,和項羽鬥了大半夜。不知道是哪一方軍士把火油燃燒起來,點燃了帳篷,使得整個楚軍大營火光四起。
項羽的麾下盡是勇猛之人,經過半夜廝殺,把宋義連帶著他手下的軍兵全部消滅。
殘忍好殺的項羽為了徹底清除異己,竟然把那些先跟隨宋義又降了他的楚軍全部圍攏起來,亂箭射殺之後,淋上火油直接點燃。
訊息傳到咸陽,胡亥一面為那些死亡的楚軍惋惜一面高興自己和韓信所指定的計策成功。楚軍經過這樣一場變故,戰力一定大損。
胡亥把楚軍內亂的訊息在朝堂之上發出來,眾臣朝賀。
接連幾日,每天都有邯鄲而來的信使進入咸陽。這些喊著邯鄲來信計程車兵被一路綠燈的送入咸陽宮之中。
胡亥在朝堂之中,對韓信那邊的事情已經掌握的很牢靠。
項羽和宋義內亂之後,自覺不是韓信所率領秦軍的對手,想要回到盱臺,楚王卻發來責令,說他煽動刀兵誅殺上將軍。
眼見盱臺也回不去,前進又不得,只好揮軍彭城,找老巢安穩一下散亂的軍心。
楚軍一扯,其他幾個國家的聯軍自然也作鳥獸散。
韓信怎麼會放過這樣的大好時機。他果斷出兵,在其他幾個叛亂的軍隊撤離之後,迅速的圍攏了張耳的趙軍。
張耳此人,到最後還算有些骨氣,沒有給天下文人丟臉。
他自建高臺,一手提著陳餘的人頭,一手拿著寶劍,站在木質高臺之上,向著秦軍主帥韓信求饒希望以自己一死而換得他麾下所有趙地男兒的活命。
“首惡不赦,餘者不牽。”這是胡亥給韓信的話。
張耳用寶劍割斷了自己的喉管,抱著他兄弟陳餘的頭顱栽倒在高臺之上。早有趙軍雜兵舉著火把點燃了高臺,把陳餘和張耳一起焚燒成了灰燼,不分彼此。
韓信感慨一番,對張耳和陳餘,他內心並無惡感。如今二人既然死亡,扶持趙國的所有領頭之人算是死個乾淨。他也不違背諾言,讓張耳麾下的雜兵放下武器,把這些人教給了邯鄲令司馬欣,讓他負責妥善安置,自己則帶著大秦軍隊橫掃趙境,一舉收復了所有趙地城池。
自此,大秦的管轄權終於向前再次延伸。切斷了燕地叛軍和其他國家叛軍的聯絡。
趙地平定,這算是大秦最大的喜事兒。
咸陽城張燈結綵,胡亥把曾經救助過韓信的漂母推上首座,讓大秦的王公貴族紛紛來拜望。漂母風光,一時無兩。
韓信在趙地統兵,聽到這件事兒,對著咸陽方向連連叩拜。
北方戰事因為秦二世和韓信制定的策略而為之緩和,叛軍氣焰消散。韓信在趙地把秦二世土地改革的政策發揮的淋漓盡致。整個趙地百姓念著秦二世的好處,做夢都要笑醒。
反觀那些跟著叛軍作亂的百姓,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兩相對比,境況不可同日而語。
五國叛亂之人紛紛後悔,經常有人從韓信駐防的趙地邊境偷偷進入,想要混一個大秦良民的身份。韓信外鬆內緊,凡事來到之人,經過查證沒有問題的,就指給一塊荒地,隨便開墾。擁有土地多少,全看自己開墾土地的能力。
至於種地需要的種子,司馬欣那邊早就準備好了,統一分發,保證一粒種子都不浪費。如此一來,叛軍逃兵漸漸增多,兵不血刃的情況之下,大秦漸漸穩定,叛軍漸漸勢弱。
形式一片大好之下,南路武關方,李元傳來奏報。
原來劉邦久攻不克之下,大軍糧餉已然難以為續,不斷有士兵潰逃。相比之下,北路大軍曾經有皇帝親自坐鎮,有發現了韓信這樣的人才,所以蒙毅在物資的調配之下,為了平衡,特別注意給武關秦軍的補給。使得李元守軍衣食無憂。
加之李元少年老成穩重,所帶領的秦軍也都有了主將的風格,無亂蕭何、陳平,甚至還有後來的張良想出了多少妙計,都無法撼動李元固守武關的決心。
倒是李元從胡亥那學到了一手好的宣傳攻勢。每日裡都向著城外劉邦大軍之中射出無數傳單。這些傳單無一例外都是紙質的。
放眼現在的世界,能夠肆無忌憚的射出紙張的軍隊,唯有大秦軍隊。
甚至負責劉邦軍隊後勤的蕭何都命令士兵把撿到的秦軍傳單收集起來,裝訂成冊,把背面沒有寫字的紙張利用起來。好為軍中所用。
秦軍棄如敝履的玩意兒,到了劉邦的軍隊都成了搶手的東西。這種情況一出現,剛剛到來的張良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