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4部分

工匠們一聽,也顧不得中興侯和掌印太監在場,"轟"地一聲議論紛紛起來。

有反對地,也有贊成地,夾雜著嫉妒和羨慕,現場頓時亂成了一片。

鍾進衛身側的顧百川一見,當即上前兩步,大聲喝道:"侯爺面前,不得喧譁!"

範俊覺得手下有失體統,讓他的臉面不好看。於是,他也是上前一步,冷眼看著這些工匠。

經過顧百川這麼一吼,再看到掌印太監盯著他們,現場馬上靜了下來。甚至有屁想放的人都使勁憋著,不敢在這時發出聲響。

顧百川見場面安靜下來了,便手持刀柄站回鍾進衛身後。

鍾進衛這時才繼續說道:"大家不要亂,一個個的說。你,對,剛才的想法很好,把你的思路再給我講講。"

剛才首倡鐵模鑄炮的工匠本來被同僚一吵鬧,心中有點亂,再被東廠檔頭一吼,心中有點惶恐,現在見中興侯和顏悅色地對他說話,便定下了神。根據自己農具用鐵模的經驗,細細地給中興侯講解起來。

這個工匠在開始時只是因為鍾進衛的鼓勵,靈光一閃,便說出了這個想法。

現在向鍾進衛解釋的過程中,越說越有把握,越說越流暢,越說越有自信。

鍾進衛在聽得過程中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工匠在暗暗點頭,他們的眼睛注視著那個在講解的工匠,眼中都露出了羨慕之色。

鍾進衛看到這裡,他雖然不懂鑄造的專業知識,可他明白,怕是又一種新的鑄炮之法誕生了。

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天絕對是大明鑄炮史上值得紀念得一天,可以載入史冊。

因為這一天開始,大明的鑄炮技術開始領先世界。鍾進衛絕對沒有想到,因為他的一個想法,一個鼓勵,鐵範鑄炮早兩百一十一年出現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要到一八四一年,才由龔振麟發明了鐵模鑄炮法。而歐洲則要再晚二十多年,才由俄國人發明出來。

這其實並不需要多高深的技術,只是一個概念,一層窗戶紙而已。鐵模鑄造在華夏早已存在,是華夏自古便有的三大鑄造技術之一。

在歷史上,之所以被髮明出來,也是因為被逼而捅破了這層窗戶紙。滿清時期是中英鴉片戰爭後南方急需大量火炮的壓力,而沙俄是因為克里木戰爭失敗後的教訓,都導致了鐵範鑄炮的出現。

以大明兵仗局這些熟練工匠的技術,把它應用到鑄炮上簡直是輕而易舉之事。

鍾進衛當即要求範俊成立以剛才這位工匠為首的研發團隊,馬上開始試驗,爭取儘快有個結果。

當然了,因為不知道鐵模鑄炮最終的結果如何,為了萬一起見,原先的泥模鑄炮仍然要進行。

範俊是個有眼光的人,他也和鍾進衛一樣,從工匠們的神態中察覺到,怕是自己又要立功了。在這個感覺的驅動下,他非常積極地開始安排此事。

轉眼過了幾天,這一天的未時末時分,崇禎皇帝終於得空,在鍾進衛的陪同下,帶著內閣首輔溫體仁、兵部尚書梁廷棟一起前往兵仗局的試驗場地觀摩燧發槍和火繩槍的對比演習。

為了讓新軍對新式軍械在使用前有個直觀的印象,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鍾進衛在取得崇禎皇帝同意之後,便讓顧百川傳令新軍全體人員到演習場集合,就在射擊地附近列隊觀摩。

崇禎皇帝並沒有搞大排場,只是輕車簡從地來到兵仗局。

可無論如何輕車簡從,至少有一點,兵仗局的掌印太監應該帶著他的手下在門口跪迎。

可讓人意外的是,在門口跪迎的人群中,卻沒見到掌印太監範俊。這讓人很是奇怪,不過鍾進衛熟悉這裡,就先帶著崇禎皇帝等人先去了演習場所在的觀察臺上,一邊使人趕緊去找範俊。這皇上都到了,你個太監還沒到,不怕掉腦袋麼!

這天氣不錯,崇禎皇帝的心情也好,因此他雖知道掌印太監沒到,卻也沒生氣,在觀察臺上看著新軍井然有序地入場。

幾個大佬,包括崇禎皇帝、中興侯、內閣首輔、兵部尚書全部人手一個單筒望遠鏡,近距離地觀察站立不動後的新軍士卒。

過了一會後,崇禎皇帝發現遠處的五百新軍在烈日之下,依然一動不動地站著,不由對鍾進衛說道:"鍾師傅,朕看這新軍的軍紀很好啊!"

鍾進衛聽了一笑道:"待遇如此之好,他們都懂得珍惜的,就怕做不好被我丟回原來的五軍營去。"

崇禎皇帝聽了一笑,換了個話題道:"聽說鍾師傅又搞出了新得鑄炮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