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忍者時常洗澡、洗衣,目的都是去掉體臭。
另外,松子、榧子等植物果實,也是忍者的主食之一。
‘攜帶食’也很重要。
一旦接獲任務指令,無論是野外露宿,或是潛伏在敵方宅邸天花板上,身上都必須有‘攜帶食’,以便維持體力。
乾燥芋頭,可以串成項鍊,掛在頸上;
蒸熟的米,曬乾後,可以防腐。
二者皆可用開水沖泡,成為充飢快餐。
此外,用麥角、梅子、冰糖攪合成藥丸,便成為‘止渴丸’。
兵糧丸用紅蘿蔔、蕎麵粉、麥粉、山芋、甘草、薏苡、糯米粉,全部磨成粉末,浸泡在酒中三年,待酒蒸發後,揉成桃子核一般大小,一天僅吃三粒,便不用擔心會耗費體力。
還有一種‘兵糧丸’,是用紅蘿蔔、麥粉、糯米粉、蜂蜜、酒,用文火熬幹,再揉成小丸子曬乾,一天服用三十粒,便可以獲取必要的維生素。”
小亂抓了抓腦袋:“不是吧,那樣好像泡麵也是忍者發明的?”
忽悠笑了笑:“那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泡麵倒確實是倭國人發明的。
不過也不算什麼好東西,都是好糊弄自己的。”
小亂搖了搖頭:“那倒不是,我覺得泡麵很好吃啊。”
忽悠一撇嘴:“我說你也算是見過點市面了。
怎麼還說這種話。
那東西不過是個方便食品,有什麼好吃的,真是。”
小亂哼了一聲:“對,你對。
不好吃。
快說吧。”
忽悠一副勝利者的樣子,繼續說道:“成功的忍者要善於將自己和外界環境合二為一,動靜結合地完成任務。
所以他們講究透過食、香、藥、氣、體這忍者五道來完成日常的修行和鍛鍊。
先說說食。
忍者要經常輕巧地出沒於樹枝屋頂。
其一日三餐以黑米、燕麥、豆腐、魔芋等為主。
與此同時,忍者又需要保持充沛的體力,因此芝麻、松子、紅糖、鵪鶉蛋等富含蛋白質、鐵和維生素的食品也經常使用。
這一飲食結構與現代生活倡導的“低熱量、高營養”不謀而合。
再說香。據說成功的忍者可以透過衣服上的味道判斷對方的經濟情況和社會地位。
但同時為了不被對方摸清自己的底細,忍者經常要使用商人、修練者、和尚、遊歷僧侶等七種變身掩蓋身份。
丁香、檀香、桂皮等基礎香料就是他們用來製造不同體味、增強變身真實性時用的。
至於藥,也不簡單。
忍者在執行任務時,難免磕磕碰碰或被對方打傷,而其在執行長時間的潛伏任務時,如何避免蚊蟲叮咬也是一個重要課題。
因此合格的忍者必須同時是一名合格的醫生和藥物專家,善於運用山林中的各種植物和草藥來治病驅蟲。
所謂氣,是說忍者在平常要注重修身養性,以便實戰時可以集中精力,果斷勇猛且處變不驚。
體,則是講忍者注重鍛鍊肌肉和關節,同時配合著靜坐、呼吸、按摩、針灸等恢復方法來鍛鍊自己。
除以上五道外,如果你完全相信‘傳承館’中展出的忍者遺物,那麼你會發現,高明的忍者還是天文學家和化學家,他們可以透過觀看星空預測天氣,並能調製出各種火藥。”
小亂點了點頭:“當忍者還真不容易,需要會的東西太多了。
又是化妝,又是裝扮,還要自己動手做東西。
真不容易。”
忽悠點了點頭:“那是,很不容易。要不當年我就學忍術了。”
小亂抬眼看了看忽悠:“你?
學忍術。
怪不得你這麼清楚他們的事情,你也想過要學忍術?”
忽悠嘿嘿一笑:“俱往矣,都過去了。
來我繼續給你說。
其實真正的忍術就是源自中國。忍術,又名隱術,當時中國叫五行遁術。
關於忍術和忍者的起源說法不一,國內有人認為,忍術起源於中國漢代的五行術,後來傳到了日本。
同空手道、柔道、少林寺拳法等日本武技一樣,忍術是由中國古武術傳到日本後逐步發展起來的日本特色武術。
忍術權威著作《萬川集海》中指出:忍術思想的根源來自中國殷周之際的姜太公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