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收復了葉爾羌、和闐。至此,張格爾叛亂基本上被平定,但遺憾的是張格爾又逃脫了,這讓前線將領深感沮喪。
五、天山報捷(5)
在新疆戰場,清軍表現出了前所未有、驚人的戰鬥力,這是為什麼呢?
清軍投入新疆戰場的兵力總計不到四萬人,且面臨著缺糧、缺水、道路不熟、補給困難等諸多難題。諸多難題非但沒有難倒將帥以及士兵,這一險惡的客觀環境更是激發了清軍豪氣萬丈的鬥志,全軍上下都清楚,只有拼死一搏,方可死裡求生。
古語: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這個道理。而張格爾叛軍人數雖眾,但基本上是烏合之眾,大多由不明真相的回眾組成,沒有為張格爾賣命的勇氣。同時,以張格爾為首的民族敗類背叛清朝政府,也給回眾帶來了巨大災難,所以,很多回眾拒絕與其同流合汙,反而為清軍指路,提供情報,供應糧食。
而清政府此時立場堅定,不獲全勝,絕不收兵,在氣勢上絕對###地壓倒了對手。清軍士兵奮不顧身,一鼓作氣,十餘日中將士征衣不解,日夜力戰,殲敵十餘萬,所向披靡,寫下了中國戰史上的光彩一頁。為此,很多士兵血灑天山,這也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應該銘記的。
雖然這場叛亂已經基本平定,但此時的道光帝十分惱火,因為叛首張格爾在逃,始終未被擒獲,這就未從根本上消除不安定因素。此次征戰,國家耗資巨大,戰事至此,他感覺自己無法向天下交代。他喚過軍機大臣,下發諭旨,痛責長齡:“若此番興師致討,僅擒一二逆裔家屬,即可塞責,豈非徒勞師旅,虛糜帑項,該將軍等屢承諄諭,將來何顏見朕”!
其實,不用道光帝責備,長齡也深知利害。早在攻克喀什噶爾城後,他就責令將士們按戶搜查,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杳無音訊;又嚴審俘虜,四處打探,派出大軍四處搜捕,最終也沒有找到逆賊的蹤跡,張格爾哪裡去了呢?
面對著浩蕩的皇恩,壓力重重的長齡決定軟硬兼施。
首先,他下令面向新疆駐地告示懸賞,重賞能夠提供張格爾下落者;對於擒獲張格爾者,可賞銀十萬兩。
其次,他向新疆回眾施加壓力,向與新疆接壤的周圍屬國施加壓力。當然,新疆回眾和周邊的屬國都表示絕對不庇護張格爾,一旦發現行蹤,立即報告。但張格爾依然無影無蹤,他哪裡去了呢?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長齡的舉措還是收到了效果,關於張格爾的訊息多了起來,清軍無論真假,一律認真對待,結果疲於奔命,屢屢撲空。其實,這倒不是情報不準,而是新疆廣袤,交通落後,情報一來一往費時又長,而張格爾部多為騎兵,飄忽不定,等清軍趕到的時候,已是人去樓空。
時間到了道光七年七月,道光帝再也等不急了。他一面處分長齡等人,一面佈置新疆善後。節儉成###的道光帝考慮到大軍長駐新疆開支太大,幾萬大軍駐紮新疆,每日僅糧草消耗就令其心疼不已,決定從新疆撤兵,只留八千人駐守。後經長齡力爭,方改為留兵一萬八千人。道光帝認為,沒抓住張格爾雖然遺憾,但辦到這個程度,也算差強人意。
就在道光決定就此罷手之際,張格爾自己送上門來了。原來,他賊心不死,這段時間一直在養精蓄銳,以圖東山再起,。此時,他又率叛軍前來侵擾,結果被清軍緊緊地咬上了,幾次戰鬥,雙方互有損失。為擒拿張格爾,清軍實行了反間計,由回民前往與張格爾聯絡,稱清軍大軍已經撤退,喀什噶爾城防空虛,回眾盼張格爾重回喀什噶爾,再舉大事。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五、天山報捷(6)
張格爾聯想到漢族新年即將到來,信以為真,引兵入關,結果被清軍包抄,清軍緊追不放,沿途回眾也力助清軍,張格爾被迫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此年臘月二十八,清軍將張格爾追到喀爾鐵蓋山下,張格爾率僅剩下的三十餘名親兵棄馬攀緣而上,清軍也棄馬攀爬,緊追不捨,並用鳥槍射擊。張格爾爬到山頂,身邊僅剩十餘親兵了。
站在山巔之上,俯視清軍吶喊著包圍而上,走投無路的張格爾持刀在手,欲自刎而又猶豫不決。這時,清軍官兵厲聲斷喝,一擁而上,奪刀將張格爾按倒在地。
這是個歷史###的時刻,時間為公曆1828年2月13日午後。
一抹殘陽映紅了雄偉的山巒,在雪山之上,年輕計程車兵脫下了軍裝,讓凜冽的山風吹乾一身大汗,山谷中還回響著剛才追敵時的奮力吶喊。
長齡喜出望外,他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