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國成為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

在我們國家,統治階級代表的是廣大老百姓的利益。在建國後,透過沒收資本家財產等方法消滅了私有經濟,達到生產資料全民所有,實行的是依公有制為主體的計劃經濟。1978年,偉大的經濟導師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政策,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經濟的分水嶺。在這之後,中國經濟進入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增長期,這個過程是政府逐漸放權由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轉變、民營經濟活力逐漸恢復過程。

改革開放至今,雖然中國經濟改革不斷繼續,但是在公有制為主的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佔據的資源比例依然過大,這直接影響到民營企業的成長。現今按照官方統計,國有經濟產值大約佔據經濟總量的35%,但事實上,這一比例被嚴重的低估,許多由多個國企持股甚至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在統計時並沒有算作國企,但實際的產權還是國家。有一種說法就是計算上產權、土地等,政府擁有社會財富的60%以上。

國企佔據的資源優勢,並沒有帶來高的產出,依2009年中國工業企業資產和產值為例(見下表),國有企業資產規模佔據工業企業資產規模的50%以上,而工業產值只佔31。78%。為了確保國家經濟安全,政府在能源、航空、金融等行業對民營企業實行了不同程度上的准入限制,在其他一些行業對民營企業的開放程度還遠遠不及外資。

中美經濟對比(3)

三、對外資的扶持

2010年12月1日,我國對外企開始正式徵收城市建設維護費和教育費附加,意味著外資的超國民待遇結束。三十年來,為了推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我國一直實行鼓勵外資進入,併為外資提供了諸多超國民優惠政策,涉及所得稅率減半、優惠價供應土地、“兩免三減半”稅收優惠等,核心目標有兩個:補充國內儲蓄不足、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相較於民營企業,受益於超國民待遇的外商最高減稅幅度一度高達40%,取得的成效也是顯著的,截止2010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1。04萬億美元,中國經濟也實現了三十年來持續的高速增長。

國企利用壟斷保持著優勢,並且享用國家大部分資源——比如全民儲蓄等;外資擁有技術、資本、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還享受著超國民待遇,在國家開放的行業打壓著民營企業的成長,民營企業則在夾縫中生存。2010年12月1日,我國對外企開始正式徵收城市建設維護費和教育費附加,標誌著外資的超國民待遇的終結,而事實上,這種現象依然存在。2012。04月,三星宣佈三期專案總投資300億美元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工廠落戶西安市,為吸引專案能夠落戶西安,地方政府給出了大量的優惠條件。據媒體披露,其主要內容包括:財政補貼對投資額進行30%的補貼;專案所需130萬平方米廠房由西安方面代建並和土地同時免費提供;每年補貼水、電、綠化、物流費用5億元;對所得稅徵收進行前十年全免後十年半額徵收;為專案修建高速公路和地鐵等交通基礎設施。Ф米Ф花Ф書Ф庫Ф http://www。7mihua。com

在這之前,2008年重慶市政府透過對外資、港臺企業進行類似補貼,成功的把重慶打造成亞洲筆記本最大的生產基地。在國家取消掉對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後,地方政府透過補貼來吸引外資企業的落戶,最大的動因在於GDP是地方政府政績的重要考核指標。扶持外資而不願意扶持民營企業,是由於民營企業相較於外資企業在資本、技術和管理等方面處於劣勢,帶來的產值規模低,生產經營中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差,收效太慢。外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來自於發達國家(地區),本身擁有成熟的產業鏈,地方政府吸引它們落戶,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也加劇了民營企業的競爭風險,造成本地區的經濟過份依賴於外資企業,大樹底下不長草,會帶來一定的經濟結構風險。

而美國在這方面一直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早在20世紀50年代聯邦政府就設定了小企業局。它用各種方式為小企業提供援助,如直接向小企業放款或者幫助小企業向銀行借款以資助企業擴大生產,購買裝置和材料,或者提供流動資金,還有專門用於解救小企業在自然災害或者社會動亂中受到的困難的貸款,小企業局的貸款最高限額是25萬美元,最長期限是10年。從8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開始建立了一系列新計劃來支援小企業。這些計劃的重點不盡相同,但都是基於以下兩個判斷:一是私營部門對高新技術小企業創新活動提供的資金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