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婦豔》。《三婦豔》本是樂府古題,描寫一家子三個兒媳婦共操家事,其樂融融的景象。到了後主這裡,就變成了對他三個美人的賞玩了。“大婦愛恆偏,中婦意常堅。小婦獨嬌笑,新來華燭前。新來誠可惑,為許得新憐。”無疑,最得他心愛的,還是那個“獨嬌笑”的“小婦”。
這個“小婦”就是張麗華,她出身貧民之家,父兄都以織蓆為生。她幼年入宮,被分配為東宮侍婢,在龔貴嬪手下做侍女。她本生得姿容出眾,又天性聰明伶俐,吹彈歌舞,一見便會,詩詞歌賦,寓目即曉。後主還是太子的時候,偶然在龔貴嬪那裡遇見她,便一見鍾情,納為妃子。後來陳後主被切藥刀砍傷了脖子,臥床休養期間,也只肯讓她一個人前來服侍。即位之後,就封她為貴妃,寵冠六宮。陳後主修建了臨春、結綺、望仙三閣,他自己住在臨春閣,讓張麗華住在結綺閣,孔貴嬪和龔貴嬪住在望仙閣。三閣之間,還各以複道相連線。後主便可以自如地往來其間,和他的美人們嬉戲玩鬧。最受他寵愛的張麗華常常在閣上梳妝,有時臨軒獨坐,有時倚欄遙望,宮中的人遠遠望去,飄逸如神仙一般。
張麗華是個聰明的美人,她雖然受到後主百般寵愛,卻能寬宏大量,毫無嫉妒之心,對於後主寵愛的其他美人都能搞好關係。每逢後主帶貴妃和賓客遊玩飲宴,她便推薦諸位宮女同去。她還經常把相識的美貌女子推薦給後主,後宮家屬犯法,只要向她乞求,無不代為開脫。這麼一來,後宮中的人都感激她,爭著說貴妃娘娘的好話,後主就對她更為寵愛了。
但張麗華的聰明不只用在這裡。她本出身於民間,做了貴妃之後,依然喜歡打探宮外的事,社會上的一句話一件事,她必然會先知道,然後告訴後主,於是後主更敬重她。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連她內外宗族中人都有很多被引見重用的。於是,張麗華憑藉著自己的聰明開始干預朝政。她能言善辯,鑑貌辨色,記憶力特別好。那時,陳後主倦於政事,百官奏書都由兩個太監進呈御閱,兩個太監的文化水平可能也不太高明,奏事之時,嘮嘮叨叨地說了半天,陳後主還不得要領。這時,坐在旁邊的張麗華卻逐條裁答,說得清清楚楚,毫無遺漏。後主一看她有這般才情,大喜過望,從此之後就把政事統統交給她處理。後主還喜歡把她抱在膝上,一起裁決國事。歷史上以這種帥氣造型出現的,還有商紂王和漢高祖,陳後主恐怕是做不到後者的,也只好算是向前者看齊吧。張麗華起初只執掌內事,後來由於後主的信任,也開始干預外政。王公大臣如不聽從內旨,只由她一句話,就被免官罷黜。此後江東小朝廷,不知有陳叔寶,但知有張麗華。
張麗華不過,張麗華雖然得到陳後主的專寵,又大權在握,說一不二,卻仍然有一件事情不能隨心所願,那就是她給陳後主生的兒子陳深的地位。張麗華雖然是貴妃,寵冠六宮,實際上成為了後宮的主人,可她畢竟不是皇后。雖然後主對她專寵,愛屋及烏,對於她的兒子也倍加寵愛,封他為始安王,還兼著揚州刺史和軍師將軍這兩個職務。不過,無論官職做到多大,總不及備位儲君的太子更加穩固。但陳後主那時已經立了皇后沈氏的養子陳胤為太子了。這位沈皇后出自高門,是望蔡侯沈君理的女兒,也是陳朝開國皇帝陳武帝的外孫女。雖然皇帝一直冷落她,打發她獨自住在求賢殿。但沈皇后性格溫良賢德,深得內外敬重,所以她國母的位置卻依舊無人敢於輕侮。後主很少去看望她,往往是一年半載才來一次。而且,這種拜訪也多是禮節性的,暫入即還,從不留宿。沈皇后雖然黯然神傷,卻也無可奈何,只能起身默默相送。後主卻還有興致寫詩打趣她:“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沈皇后見他這般嘲諷,也不禁心酸,賦詩答道:“誰言不相憶,見罷倒成羞。情知不肯住,教妾若為留。”對後主的無情暗暗抱怨。於是皇帝當下翻臉,大怒而歸。不過,那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卻成了後世極為流行的俗語,恐怕也是陳後主始料未及的吧。
皇帝對沈皇后越來越不滿,自然被張麗華看在眼中。於是在她的暗中授意之下,立刻有以孔範為首的數十近臣開始在皇帝面前讒害太子,構陷是非。張麗華又聯絡同樣對皇后懷有不滿的孔貴嬪一起給後主吹枕頭風,使得耳軟心活的陳後主對太子漸漸產生了疑慮。最終,在禎明二年(588年)五月,陳後主做出了決定:廢掉太子陳胤,改封吳王,立張麗華所生的始安王陳深為太子。
按照陳後主的意思,下一步就是廢掉沈後,立他心愛的張麗華為皇后。但是,他的願望來不及實現了,同年三月,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