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亡國的賞賜(1)
唐僖宗作皇帝的時候雖然年紀不大,但卻很有“輕財仗義,樂善好施”的風範。也許是因為從小就生活在皇宮裡,“眼界”比較高吧,就把那些金銀財寶統統不當一回事。而且他還是個小孩子,只要玩的高興就好,也想不出那些東西會有什麼用。一旦當了皇帝,左右伺候的人得了他的歡心,就把國庫裡的東西任意賞賜。他對那些東西的貴賤也沒有概念,覺得國庫裡堆的滿坑滿谷,總是多得用不完吧。周圍那些宮廷樂師、雜技師、伶人,逗得小皇帝高興了,就每次都有萬兩金銀以上的賞賜。只是皇帝雖然大方,國庫也畢竟不是聚寶盆,在他的豪爽行為之下,很快就見了底。於是,小皇帝就向“阿父”田令孜求助,讓他想辦法給自己弄出錢來。
田令孜既然靠著小皇帝弄權,就要讓他滿意,便向主管財政的判度支楊嚴施壓。但那時國家的形勢已經十分不妙,所謂“國有九破”:“終年聚兵,一破也。蠻夷熾興,二破也。權豪奢僭,三破也。大將不朝,四破也。廣造佛寺,五破也。賂賄公行,六破也。長吏殘暴,七破也。賦役不等,八破也。食祿人多,輸稅人少,九破也。”當時連年的大旱、蝗災,關東大地餓殍載道,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國家處於一種半崩潰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之下,國家的財政局面尤為嚴峻,楊嚴負責財政,得想盡各種辦法籌措錢糧。但面對困境,只能東挪西湊、挖肉補瘡。為了籌集軍費,他以政府的名義向富人借貸錢糧,借貸不足又賣中等官爵的空頭告身。現在皇帝又伸手向他要錢,他就更加無能為力了,便連續上了三次辭呈,懇請告老還鄉。不過當時滿朝大臣,哪個在理財方面也比不過楊嚴,所以不管他怎麼請求,皇帝就是不答應。
在楊嚴這裡已經沒有什麼指望了,田令孜就給皇帝在別的方面另打主意。他叫皇帝下詔,命令登記京城兩市商人的貨物,一律收繳,充實宮庫。兩市是京城中兩大貿易區,街市內貨財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集聚。東市華商較多,西市多為中亞、波斯、大食商人所居。皇帝為了自己的奢侈慾望,也就不去考慮什麼國際後果了,不管是華人還是外商,下詔立即執行。執行時有宦官在現場監視,有人感到不滿想告狀,就送到京兆府亂棍打死。竟然是明目張膽地活搶了。後來,為了鎮壓黃巢起義,富戶和定居在長安的胡商也被納入了搜刮之列,但可能皇帝也覺得向上次那種幹法太說不過去,就下敕向他們“借”一半家產。皇帝要借錢,誰敢不給,其實就是有借無還了。這時負責鎮壓起義的主將高駢從前線發回奏章,奏稱天下盜賊蜂起,都是因為飢寒交迫造成的,只有富戶、胡商未反。便是提醒皇帝:莫非真要做個“孤家寡人”,連這些人也想逼反?皇帝這才收斂了一點。
皇帝雖然胡作非為,卻很愛聽好話。乾符二年(875年),中原發生大面積的蝗災,遮天蔽日的蝗蟲飛到漢中,所過之處不見天日,寸草不存。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還有人給他拍馬屁。京兆尹楊知至向唐僖宗彙報說:“蝗蟲飛到了首都附近地區,都不肯吃莊稼,全都抱著荊棘自殺身亡了。”這樣睜著眼說瞎話,宰相們聽了還紛紛向唐僖宗表示祝賀。賀詞現在已不得而知,無非是聖上英明神武,連蝗蟲也攝於天威,殺身以報國之類的。小皇帝在深宮中哪辨真假,便也美滋滋地真以為自己聖明得了不得,覺得這是莫大的祥瑞,立刻帶領文武百官焚香慶祝。皇帝這麼荒唐,大臣就更不敢把事實真相告訴他了。於是朝廷上下就這麼醉生夢死下去,最終引來了黃巢的起義。
原來,這也和僖宗的斂錢之法有關。由於連連有蝗災,不可能在從田賦上搜刮到更多的油水了。皇帝就開始打起鹽、酒、茶專賣的主意。這些民間日常物資,一向是由國家控制的,不允許私人販賣。既然朝廷壟斷,那真是想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不過這些東西都是百姓日用不可離的,所以在政治清明的時候,朝廷對價格都有所控制,不能把老百姓逼得太緊。現在僖宗急需要用錢,就把這些東西的官價定得高高的,好從中大撈一筆。
這邊皇帝想法子撈錢。那邊老百姓就倒黴了。雖然皇帝把東西賣的貴的嚇人,可就算是能不喝茶,不喝酒,卻不能不吃鹽。於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便開始販賣起私鹽來。而朝廷利權所在,自然要殘酷打擊,於是那些販私鹽者為了做生意不得不武裝起來,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一種武裝力量。官鹽如此之貴,私鹽又受到打擊,一般的老百姓買不起鹽吃,就只好淡食。但人是不能不吃鹽的,百姓的忍受力也有限度。再加上朝政腐敗,賦稅苛重,官逼民反也就成了題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