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挑膏店(2)

湖北恩施,熬製煙膏有一個著名的技師叫萬天寶。他煮的煙膏叫漂煙。其作法是:三煮、三濾、三澄、三漂,用白炭煙細細熬煮成膏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土中窯藏才能吸食。他用這種方法煮煙,一鍋用水二三斤、煙土若干兩,卻要用三天時間煮成,每天工資為3銀元,僅煮煙就要花9元。因此其漂煙僅富裕人家才能“一飽口福”。

湖北宜昌有個煙館老闆陳德元,自己掌握了熬煙的技術。他知道熬煙要有技術,熬老了有焦味,熬嫩了挑不上扦子。因此,熬煙都是他自己做。他用一個帶木柄的銅鍋,把煙土和從煙槍裡挖出的菸灰放在裡面,加點老水,放在爐子上用小火烹,直到濃縮成膏子,煙就熬好了。他的煙熬得好,當時盡人皆知。從其操作過程看,陳德元的熬製方法很簡單、粗疏;其煙膏遠近聞名,大概是因為加入了菸灰、老水,使之含鴉片毒量加大,煙勁更足,使吸食者更覺過癮吧。

廣西梧州的土膏店熬製煙膏,規模相當大。他們的方法是:每次將生煙100兩加水煎煮,用疏布篩去雜質,反覆四次,共煮10個小時才成熟膏。他們在熬製煙膏過程中發現,雲南煙土可得回八成煙膏(即10兩煙土可熬成8兩煙膏),貴州貨僅得回六七成。

廣州的三有公司,對熬煮十分重視。該公司有一批製作煙膏的能手,操作技術熟練。製作煙膏的工序很嚴格,熬煮時必須採用鋼鍋來煮。也十分講究放多少煙土,配多少水,煮成多少熟膏,都有定量。熬煮用的燃料也用最好的木炭(稱為京炭)。開煮時,公司派人監督,以防止偷工減料。操作人員有高低之別,最高階別的是由香港煙商派來的。煙膏煮成了,首先要送給股東們或吸菸的巨頭品嚐,認為合格了,才起鍋分發包裝。

當然,熬製煙膏過程中,也有不法之徒摻雜假貨,坑騙吸食者。如摻雜乾果脯、柿餅一類的無異味的東西。

挑膏店在經營熟膏熬製、買賣的同時,往往開煙燈,供吸食者吸食。如天津的土膏店即在店內設定床位,備有煙燈、煙具,供煙客吸食。山東濟寧的土膏店,也專門開闢煙室,設定煙榻,置備煙槍、煙燈等多套考究的煙具,隨時供癮君子開燈吸食。有的還僱傭二三名漂亮的女招待,專門為顧客燒煙、看火,以便招徠主顧。從這方面來看,挑膏店與煙館有相似的地方,都經營著開燈吸食之業。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煙館(1)(圖)

在鴉片氾濫以前,中華大地上已出現了煙館。據記載,至遲在清雍正年間大煙館就出現了。鴉片戰爭以後,鴉片氾濫成災,各地煙館林立,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凡是人煙聚處,都有或大或小的煙館存在。以下按地區分別予以介紹。

上海。自鴉片戰爭以後,上海開埠,迅速成為鴉片入口的中心,煙土大量湧入,煙毒遍地。據有關資料記載,清同治十一年(1872)上海有煙館1700餘家,誠所謂“上海煙館甲天下”。當時,煙館已成為上海的一景,有關文獻對上海煙館作了詳細介紹。如陳無我在《老上海三十年見聞錄》第10頁《二十年前上海英租界煙間錄》一文中,詳細記述了一些著名煙館,茲抄錄如下:

二十年前初到上海之人,鹹謂上海有一奇事,即狂吸鴉片。人不能一日舍粟菽,上海則土店多於米店,煙館多於飯館。所有煙間,皆高大其室宇,精潔其器具,榻則鏡石鑲嵌也,燈則精銅雕鏤也,鬥則壽州購辦也,煙則冷籠清陳也。抑且槍必擇其老,扦必取夫鋼,盤必擇其潔,以及煙茶之供給、手巾之伺應。不特有癮者趨之若騖,即無嗜好之人,睹此一榻橫陳,青燈有味,消磨歲月,呼吸菸霞,亦於此間得少佳趣,而忘其為伐性斧、腐腸藥焉。當時英租界煙間最多,法租界、公共租界的煙館亦復不少。而且有名的煙館多在法租界內。如當時最為著名的眠雲閣,即設在法租界中,它的鋪設精雅,煙具燈槍精巧無比。不僅如此,該煙館首開使用女堂倌的先例,廣招顧客。南誠信是法租界內的另一著名煙館,以擁有煙塌數之多聞名上海。它有東西二廳,每廳設塌20餘隻,還有雅室,置一榻或二榻,四壁貼掛書畫,多名人手跡。其中有一聯,頗能傳神:“重簾不卷留香久,短笛無腔信口吹。”開設在麥家園一帶的綺園,以煙槍考究聞名,其煙槍有虯角象牙的,有廣竹湘妃竹的,有甘蔗枸杞藤的,各式兼備,一槍之值高達百餘金。還有一種大羅槍,更為名貴,以三千金易得。

此外,聞名遐邇的煙館還有北清芬、廣誠信、老延齡、北誠信、五層樓、華眾會、四海昇平樓、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