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這些人中漢人居多,而且相信都是些小家小業的牧民,他們相信大唐的軍力可以庇佑他們。
“快走,快走,再不走,統統拿下斬首!”
茲事體大,這些人來路不明,難保未有突厥奸細,官軍是無論如何不肯放其入城的。守關的校尉先是勸慰,畢竟大唐皇帝是要把愛民如子落到實處的,官軍也不敢太過囂張,可是勸慰無用,他便只有拿出軍威來。
“踏踏踏!”一隊百餘人的官兵從城內開出,奔著這群人奔來,嚇得這些牧民,立時安靜了許多。
那校官此時惡狠狠地吼道:“非是我大唐無情,實則難辨爾等真偽,若是再不離開,牛羊充公,人關進牢中,待戰事停歇後,放人不放牛羊。”
面對官軍開出的條件,這群牧民只得做出選擇。那些無甚家業的,多願意選擇進入監牢,這樣可以保命,也未嘗不是好事;而那些家裡有些財富的,基本都選擇了離開,牛羊是草原人的生命,他們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捨不得牛羊。
官軍押著少量的牧民進到了城裡,還有數十個牧民相互攙扶著,哭喊著,向著遠處他們的牛群走去。
此情此景,令李承訓心中一動,他本已排隊到城門,此刻又翻身回來,截住這些人的去路。
“諸位鄉親,請稍停片刻!”李承訓展開雙臂,攔在他們身前,“在下大青山寨主李無名,”
說著,他躬身一禮,雖然他已不是寨主,但對於老百姓來說,還是這樣介紹更利於讓他們明白自己是誰。
“什麼?”
果然,這些牧民們哄的一聲,炸開了鍋,立刻議論開來,有驚有喜,有遲疑的,更是說什麼的都有,他們最後推選出一位老者來與李承訓對話。
“你,你是大馬賊!”老人顫巍巍地開言。
雖然李承訓的故事已經在草原上流傳,但是他的身份畢竟還是令人可恥的馬賊,古代人對身份和門第的關注,深入骨髓。
“不,我是大唐駙馬,皇帝的女婿李無名,如今汝南公主就在大青山上,而且現在的大青山已不是土匪窩,而是我們抗擊突厥的陣地!”
李承訓微笑作答,表現得從容、自信、陽光。
“你真的是駙馬?”老者仍然抱著懷疑的態度,雖然他也聽說了,可是難以想象公主和駙馬會到這苦寒不毛之地來做草寇。
“如假包換,官軍剿殺我,是大都督賈維假公濟私之舉,我正要入城去質問他。您想,我若是尋常馬賊,敢來自投羅網嗎?”李承訓淡定如常,如春風和煦,侃侃而談。
老人向城門處張望下,見官軍對李承訓的出現,並無太大反應,心中便有了幾分相信,“那,那,就算您是駙馬,可您殺了那許多官軍,也是大唐的罪人啊!”
這一句話,正戳到了李承訓的痛楚,這是不可磨滅的事實,他在草原出了名氣,挫敗了賈維,卻也因此落下了惡名。
第七章 單刀赴會
李承訓聽老人說他們殺了不少官軍,立刻面容整肅起來,他躬身向眾人深施一禮,“是啊,老人家,可那並非是我所願,實在是為活命而不得已為之。所以這次突厥大軍來襲,我定會大大斬殺突厥人,以此來彌補因我而給官軍造成的損失。”他並沒有掩飾錯誤,反而表現出知錯能改的氣度。
眾人見他並未過多的解釋自身的錯誤,反而坦然承認,無不大感意外。其實他們早就聽聞李承訓對百姓,對兵士的善舉,特別是他大鬧幽州城救出耶律家公子耶律風,並與白將軍結拜的事情,他們就是不看李承訓為人,單單憑藉這二位在草原上的口碑與分量,就足以令他們對李承訓刮目相看。
老人家點了點頭,“駙馬是個人物啊,好,好好。”可見,他已經信了李承訓的話,又問道:“請問駙馬攔住我等,所為何事啊?”
李承訓又施一禮,說道:“某隻是要告知老人家,若是你們沒有去處,可往大青山暫住,那裡不會禁錮你們,也不會強佔你們的牛羊,待戰事過後,自會放你們迴歸草原。”
老人家聞言一愣,“大青山歷來為突厥人進攻中原屯兵的地方,再說那裡現在由官軍佔據著,這大青山到底花落誰家,尚且難說,咱們過去,豈不是白白送死?”
“老人家,那是以前,現在那裡有白將軍,耶律風,我,還有很多大青山義士,斷不會離開那裡。若官軍來攆我們走,我們便跟官軍幹,或許尚能留一絲情面,若是突厥人來,定讓他們個個有去無回!”李承訓斬釘截鐵,說話間,揚眉吐氣。
“好!”這一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