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之後,天地二宗和陰陽八派先恭請淵無咎落座,然後陰陽八派向天地二宗行禮落座,最後由於淵無咎開口,賜給陰陽八派的宗主落座。
如此道門眾人已經升座,隨後淵無咎又再度起身,衝著遠方還在原地的知緣居士道:“居士遠來,且請就座!”說著,伸手向身邊左側的座位上一引。
遠處知緣居士當即換了一禮,隨即身形一化,落在雲臺之上。道門其餘宗主也立即起身相迎,直到知緣居士落座,然後才各自落座。
從淵無咎吩咐升座開始,到此時,整個升座儀節才全部結束,而其中眾人莊嚴靜穆之氣,從容有度之儀範,無形之中散出一種不容侵犯的威嚴,散佈道了在場每一個修行人的心中。尤其是在恭請淵無咎落座的時候,底下的不少世家和宗門的修行人也隨之起身恭敬行禮,他們大多數是跟道門有著直接的淵源。
而在場的散修們則是第一次見到道門大宗門如此風範,心中震撼之下,不少人頓覺自己一身粗鄙之氣,手足亦不知安置錯落何處才是,露出了羞慚之色!(未完待續。)
第九十四章 花落天地誰為主
雲臺升座,道人如仙,在率意山北部上空之上氣象巍然!到此時此刻,在場的許多修行人,尤其是散修,才在瞬間明白過來,何為道門?何為宗門?何為大修行宗門!為什麼道門和佛門並立天地之間,為修行界兩大傳承源流!
之所以修行人會有這樣的感覺,當然不僅僅只是看見了眼前所見的恢宏場景,雲上仙風。還有另外一點,那就是在道門眾人落座之後,彼此之間有一種自然而然的,不是陣法的陣法開始在天地之間流動起來。只見一玄之下天地分定,天地之下又衍八派,如此天地之妙,陰陽之化,似瞬間從天地之間抽離而出,形成了眼前端坐雲臺之上的道門眾人。
整個雲臺,就好似天地運轉、萬物變化的一個縮影,不同的氣機在上面運轉、融合、分離、變化,形成,然後又在運轉之中分離變化,成就雲臺上
十一位道門高人運轉了各自的法訣了嗎?當然沒有。但是就算他們不運轉法訣,難道就不是他們了嗎?不要說是各位宗主這樣的大修行人,即便是一個剛入門的修行人,境界突破之後也有自如常在之功,直到固執不失,這就是在每一個境界之中的大成之境,不必運轉法訣而境界自在。因此,法訣雖然不運,但是自成種種境界外顯。
所謂升座之含義,正是在此,收攝身心內外,凝聚神念法力,含而不吐,斂而不藏,如如然存在於天地之間,存在於眾人可見可聞,神識神念可感之中。使眾人得見,這便是升座!
而升座之後,可令人有所感,那在場眾修行人又感應到了什麼呢?這一點卻是難以描繪,就好像不同人看見同樣的風景。所發出的感慨也是不同的。不是風景不同,而是見風景的人不同,自然感應所得的神韻也不同。但是在這種種不同的感應之中,卻也有相同的體悟。
源頭!
眾人皆有所得。而且幾乎所有的修行人都感覺到了一種和自身法訣運轉息息相關,但是卻更為博大、凝鍊和清澈的變化源頭,相比之下,頓顯自身法訣修行之狹隘。這種情形,就好比是江河奔流之際忽見大海一般!
在場的修行人之中。所修行法訣或多或少都源出道門修行或者與道門修行有關,當然不是道門正宗傳承的法訣,有的則是道門離山弟子自行創造,有的則是從道門法術之中印證衍化而來,是在數千年的傳承衍化之中流變流傳之中的創造。總之所謂的源流,代表的是一種起點和開始,但是影響流變所及將會是什麼樣,卻不是任何人所能預料的。這也是天地造化玄妙之處,讓萬物之有在天地之無中盡其變化!
當然在場的修士之中也有源出佛門或者更為接近佛門修行的法訣。但是儘管法訣不同,所行有異。但在境界的感應之上,自然有著相互可共鳴和借鑑之處,所以聖宗所定的知身、知心、知道、知命、知天、脫天六重境界,也是可以用來定位佛門修行境界。
別忘了,在雲臺之上還有一個知緣居士,他可是佛門高人,所以在這雲臺之中,自然還有一絲佛門修行的玄妙。但神奇的是,在雲臺之上有那麼多修煉道門法訣高人,知緣居士只是一個。但偏偏的氣息與整個雲臺之上的氣機竟然能夠融合得天衣無縫。這雲臺之上就好像是一片大海,而他就好像是遊動在這大海之中的一尾魚。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修行人都願意去自發進行這種感應,有許多修行收攝自己的身心,拒絕了這樣的感應。不願意受到這樣的影響。
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