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0部分

韓國電影起航於80年代中後期,在此之前拍攝的電影不看也罷,不是為軍政府歌功頌德就是與軍政府對著幹的所謂民主、人權電影。韓國電影主流幾乎延續了亞洲電影常見的文藝範,商業電影被壓制的根本抬不起頭,但是那些文藝片拍得再好也沒有個卵用,除了偶爾能在一些國際電影節上拿獎外,很少能忽悠到主流觀眾自願掏錢進影院內觀影,不喜歡就沒有票房收入,沒有票房收入就沒有資金提高業界待遇、提升拍攝技術、進行產業規模化升級。

看看昔日誕生最早,一度輝煌如日中天,如今卻沒落到被美國大片跟香港電影反覆攻佔各國票房排行榜的歐洲電影就知道了,文藝片即使拍成了百年經典對於本國電影產業的提升作用也微乎其微,而且那樣的經典幾年能出一部?所以想要立竿見影的提升一國電影水平說白了也很容易,先行發展商業片讓電影公司賺到錢就足夠了。觀眾的欣賞水平提升之後,會不斷督促電影公司提高拍攝水平、聘請更多的優秀藝人,否則他們就不會買賬導致一個電影公司的沒落。

全力發展商業電影,一般只要能夠堅持五到十年左右,基本都能看到成果。

歷史上的韓國、臺灣電影及大陸電影,都是趁香港沒落之後,聘請、挖角從香港帶走了大量的從業人員,也將港片的優秀商業電影拍攝模式跟經驗傳播了出去。

只不過韓國人學得最多,臺灣人卻因為立場及骨子裡的文藝情節只學了少半。

至於大陸學到了幾分真不好說,一來廣電卡得太嚴,港片的很多優秀理念得不到貫徹,二來以第五、第六代為中心的未來大陸導演圈普遍都是信仰文藝至上的學院派,先天上就對商業氣氛濃郁的電影接受度不高,又如何指望他們能拍出什麼成功的商業電影來。

結果後世大陸電影空有市場、基礎跟人才,但真正崛起冒頭的出現,還是十幾年之後以甯浩、徐崢等為首的草根派出現時。

韓國電影界提出合作,得到了寰亞的積極回應。

有了林孝智的吩咐之後,寰亞駐韓國分公司雖然並沒有立刻便答應幾家韓國電影公司提出的合拍電影提議,卻主動對其名下的導演及藝人發出邀請,邀請其前往香港拍攝參與電影的拍攝。

他自然沒安好心,因為韓國電影一旦崛起,依託本國蒸蒸日上的經濟,勢必將在十幾年後在亞洲範圍內與港片短兵相見,這絕不是林孝智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別看他表面上答應合作,實際上卻學習原歷史上的好萊塢一樣,表面與韓國電影界合作,實際上卻對其渴望成名的優秀韓國藝人、導演、編劇進行斷根式挖角。

這幾年隨著港片的發展,香港這座‘東方好萊塢’赫然已經有了亞洲商業電影製作基地的輪廓。

如今香港的電影拍攝在效仿美國進行多元化,不少很多投資接近四五千萬的電影中都開始增加外國演員了,在世界範圍內逐漸擴充套件開的影響力、遠比歐洲本土更活躍的商業電影製作能力以及比好萊塢更低的門檻,都讓眾多在渴望成名又無望進入好萊塢的歐美演員尤其是來自東歐跟東南歐的不少演員,最近兩年來出現了數波東渡香港的風潮。

保守估計現在香港至少有接近七百多名來自歐美的電影工作者在香港混飯吃,除了少部分的攝影、音效等幕後人員外,七八成都是年輕頗有闖勁的男女藝人,這也為港片的國際化提供了便利。而來自亞洲跟澳大利亞的就更多了,至少是其三倍以上。

如今僅靠寰亞一年超過三十部電影的製作實力,就足以消化掉一般以上的外來電影人,再算上嘉禾、永盛、金公主等,這個缺口其實還在不斷增大,因此他才有信心效仿好萊塢,至少也能拖延幾年韓國電影的崛起速度。

儘管與林孝智妥協後,同亞視合辦的新一屆金像獎的開幕還有至少三個月的時間。但隨著92年即將步入終了,香港各大媒體之上鋪天蓋地開啟了關於金像獎的宣傳。

“金像獎提名即將公佈,有訊息稱今年金像獎將有大變動!可能將取消最佳電影獎項,一次性新增最佳藝術、最佳商業以及最佳外語片三大獎項!”

“亞視提議成立‘金像獎協會’已獲寰亞、嘉禾等多家巨頭支援,知情人士稱《電影雙週刊》推薦洪祖星先生擔任‘金像獎協會’首任主席獲得林孝智支援!”

“《電影雙週刊》於‘金像獎協會’主席之外再設理事長提議被駁,亞視聘請經理人負責‘金像獎’日常宣傳管理成為定局,‘金像獎協會’開啟正規化經營。”

“亞視承諾將為第十二屆香港金像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