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河一邊說著一邊在計算。
孫策卻不等他說完,就打斷了,因為他聽得有些懵了:“等等,子流大哥你先告訴我一石是多少斤?”
“一石是四鈞,等於一百二十斤。”
“一斤可是十六兩?”
“是的!”
“那這樣,一個什長一年俸祿是三石,三百六十斤,平均一天一斤左右!一斤十六兩,一天三餐也是夠飽好幾個人肚子了!”孫策自以為是的計算著。
“少主,不是這麼算的。入伍軍人的俸祿是提供給家屬的,將士的口糧乃是按照軍隊裡面統一分食的,並不在這俸祿裡面。比如我,我的三石俸祿是給我家人,況且這三石有一半要折算為錢,實際只發了一石半的糧食而已!”孫河指正孫策的錯誤。
“哦,差點忘記了,東漢和西漢不一樣,西漢是全部按照糧食來計算俸祿的,東漢已經摺算成半錢半糧了!”孫策這個時候也才真正想起來這個,不過在史料上面所知道的太有限了,這麼算起來一個士兵即使一年有一石糧食,全數發放,那麼一天一家也只能吃個五兩二左右,如果再平均到每個人,那麼估計更少……更何況只是半糧半錢,這樣算的話,大多數人都要餓死的,也難怪會有這麼多流民。不過這麼算起來的話,養一個士兵一年需要俸祿一石,一千個士兵就要一千石俸祿,外加一千個士兵一年的伙食,以每個人每天伙食三兩來計算,一年需要六十八斤,差不多是半石多;總算起來,養活一個士兵每年需要一石半的糧食,一千個士兵一年需要一千五百多石,一萬個士兵一年需要一萬五千多石;按照百錢一石糧的價格,一個士兵一年需要一百五十錢,也就是一兩半的銀子,而如今物價已經被哄抬上去了,所有都不一樣了。
地方軍閥割據原來是這樣產生的,每個太守或者太守上面的人控制一方錢糧,不上繳給朝廷,那麼自己留下來還能招募更多的兵士,何樂不為!況且如今的長安小朝廷掌握在董卓手上,關東諸侯開始漠視朝廷的命令,等同於自立一般,每個諸侯不用也不想再上繳錢糧,當然更可以養得起自己的私兵了。難怪袁紹會奪取韓馥的冀州,諸侯之間的征戰也慢慢變成爭奪地盤的戰爭。再如,袁紹奪冀州、袁術佔南陽,這兩個四世三公的傢伙不就是靠家族聲望來幹壞事的嗎?難道說有聲望的人即使奪取了別人的地盤也可以變成別人讓地盤給你,甚至還可以再假裝先推辭三番兩次再來個無奈接受,又贏得幾分面子和聲望?
靠,我這是怎麼啦?不就是當了回高階流民嗎?不就是知道了養兵需要錢糧嗎?不就是知道階級是不分時代的嗎?不就是想明白了貧富差距、等級制度只要是有國家的地方就會存在嗎?那好,既然如此,我也就隨波逐流一番,於是孫策想清楚一些東西后,終於歡快的叫了起來:“大哥,我們去荊州!”
“去荊州?難道少主想要刺殺劉表?”
第十三章 西行訪賢
“誰說我要去刺殺劉表了?還有,子流大哥,在外面你既然不願意喊我伯符,那就喊我公子吧!”孫策反倒奇怪起孫河為什麼會如此想,順便糾正一下孫河對自己的稱呼。
“少……公子,我們不去刺殺他,那我們為什麼要去荊州,荊州劉表乃是我們的仇人,難道公子不怕麻煩。”如今孫家的兵權全部集中在孫策堂兄孫賁手上,而孫賁也被袁術表為豫州刺史,轉而為袁術效力。孫河既然被孫策納為孫家子弟,自然也就可以稱呼無官無職的孫策為公子了,況且一直稱呼少主也確實不妥,很容易讓少主想到老主公的,孫河想明白這點,但是他卻有些不理解孫策為什麼這麼多地方不去遊歷,偏偏要往仇人的地盤去。
“呵呵,子流大哥,沒有那麼多的麻煩。一來,和劉表結怨的乃孫家,並非我孫策一人,如今孫家在堂兄孫賁手上,劉表要找也只會找擁有大軍的孫賁而不是我一個平民百姓孫策;二來,荊州如此之大,劉表堂堂一個州牧,是不會悠閒出來四處閒逛,而我們也不會傻到自投羅網去找他;三來,我們不隨便告訴別人身份,別人自然也不會多嘴問我們,而時下交通不便,交流不便,大家估計只知道孫策之名,並不知道我孫策長什麼樣子吧;四來,如今北方多戰事,不少英雄豪傑都會南下,而荊州和江東雖然也偶爾會有些許盜賊,但是還算是一方淨土,這些南下眾人的首選目標一定會是襄陽和江東,江東是我們自己的地方,以後慢慢認識人不晚,襄陽卻是敵人的地方,等以後天下人都認識我們了,我們還怎麼四處遊走;五來,我想找些人物,印證一下自己心中的疑問。”孫策歷歷數來,把自己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