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這對於許多生員來說倒不算什麼,就算不加入,說不準太白集也要買的。
也有一些生員,其實並沒想入夥的心思,自己也不想靠著寫文章成名,不過讀書人嘛,總是喜歡與同鄉和同窗、同年的名義湊在一起,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圈子,在這個小圈子裡,大家都在談論學社和太白集裡的文章,有拿出來這一刊某某文章來誇讚的,也有跑來叫罵的,不一而足,可是你若是不進去,連朋友都沒法做了,沒法兒溝通啊,人家說的東西,你又不懂,於是乎,又有許多人被各種人情和其他緣故綁架了進去。
不過是每月三百文而已,其實對於生員來說並不算貴,雖然窮書生也有,可是絕大多數能讀書的人,家境還算殷實,這點小錢也拿得出。
更不必說廣大的童生了,若說舉人、生員們進去,自然有他們的企圖心,可是那些個童生們拼了命往裡頭鑽,這就涉嫌到了裝逼的成分,你看,我和解元公在同一個詩社呢,裡頭幾十個舉人,連秀才都有幾百上千個,我和他們現在也可以做朋友了。
陳蓉********都撲在這上頭,竭力在各府物色一些督導,又拼命吸納成員,同時又和那王方商議著在杭州建一個新的印刷工坊的事宜,早已是忙得腳不沾地了。
(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三章:互利互惠(第十更)
王方已在杭州選擇了一處地方,而後又開始重金招募匠人,忙得不亦樂乎,他家幾代人都是經營這門生意的,所以雖然千頭萬緒,卻也沒出什麼岔子。
王方心裡一直惦記著那位葉解元,總覺得那位葉解元不簡單,而今長期駐留在杭州,據說那位葉解元現在是閉門不出,便覺得自己理應去拜訪一下。
那位才是詩社未來的正主兒啊。
詩社的結構,他可是瞭解得一清二楚,雖然是陳蓉帶頭,實則卻是五個核心內部討論形成共識之後再確定方向,而葉家就佔了兩席位置,幾乎等同於,沒有葉家的同意,詩社的任何決定都可能會被推翻,更何況,許多社員都是衝著葉解元去的,他畢竟名氣最大,號召力驚人。
只是要去備什麼禮物卻是讓人頭疼,他倒是偷偷問過了張晉張舉人,張舉人的話讓他腦子有點轉不過彎,呀,帶禮物,不必帶什麼禮物的,他好吃,聚寶樓,你還記得嗎,訂桌酒席,讓人送去,保管滿意。
王方甚至覺得,張舉人這是想要坑自己。
不過想到葉春秋那大快朵頤的樣子,王方決心試試。
平時的時候,王方也只有清早才有時間,所以卯時不到,便跑去那聚寶樓做好準備,接著便坐著藤轎按照張晉所說的住址到了一處庭院。
庭院很幽靜,遠處便是西子湖,此時晨曦灑落下來,使西子湖的湖面波光粼粼,清風徐來,使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王方心裡失笑。這位葉解元倒是很會挑選地方。到了門扉之外,這兒只是用柵欄圍成的庭院,本來他想叫幾句,好讓主人出來,誰曉得在這東方不過翻起魚肚白的清晨裡,透過柵欄,便可看到裡頭傳來郎朗的讀書聲,讀書的聲音很雄渾,字字圓潤,不像是葉春秋的聲音,那麼勢必是葉父了。
如此用功,倒是很難得,畢竟葉父年紀大了,中了舉人,還如此勤學,這就難怪他能名列鄉試第三了。
倒是這時,他突然看到眼前銀光一閃,卻是見一少年持著短劍在陽光下宛如龍騰一般飛舞,少年步伐穩健,只是瞬間,便踏了十幾步,或進或退,左挪右閃,手中的短劍更是銀光閃動,看上去雜亂文章,卻彷彿又有規律可循,只頃刻間,便已連連刺出,那銀光的寒芒揮灑出來,教人看得心裡發毛。
王方是走南闖北的商賈,自然有所見識,心裡依然咋舌,這小解元,居然是劍術大師,他這是什麼劍術,竟聞所未聞,似乎比尋常所見的更加犀利了許多,而且狠厲非常,這小子怕是沒少用功。
於是他便咳嗽,推開柴門,葉春秋似乎感覺到有人來了,手中的短劍卻沒有停滯,口裡道:“兄臺少待,等我兩柱香。”
如此舞劍,對於體力的消耗極大,一般人只需舞動半柱香不到,只怕已是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了,可是看葉春秋汗雨下的樣子,只怕已經練了四五注香的時間,可是這葉春秋說話的時候,居然並不見氣喘,就彷彿和平時閒聊一樣,只是嗓子有那麼一絲低啞而已。
倒是裡頭的讀書聲戛然而止,葉景走出來,不由嗔怪道:“春秋,有客人來,你還練劍?”
王方抿嘴笑了笑,道:“令郎非常人也,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