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9部分

書人眼裡都露出了喜色。

一群窮書生,勉強讀了書,結果舉業不成,本以為只是混口飯吃,反正他們的命運,便是尋個府衙做個小文吏都有些困難,這兒的薪俸高得離譜,還包吃包住,也算是一條出路。

而這位葉修撰,可是堂堂翰林啊,是狀元公,天上文曲星一樣的人物,人家居然認了自己做弟子,雖然這弟子有些氾濫,可說出去臉上有光,說不準將來,葉修撰步步高昇,還能有所提攜呢。

沒有人遲疑了,有人噗通一下拜倒在地,行弟子禮,又鄭重其事地道:“能入恩府先生門牆,學生之幸也,往後必侍奉恩府,鞍前馬後,更該時刻請益,尊奉恩府。”

這算不算郎情妾意來著?

葉春秋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這意外發生的事,卻令他猛地有了一些想法。

這種用師生關係捆綁的所謂軍隊,放在後世那就是腐爛裙帶,可是在這個時代卻全然不同,大明朝是宗族社會,任何一個個體都是透過一個又一個裙帶捆綁一起,也唯有如此,方能保持戰力。

(未完待續。)

第六百零三章:吃好喝好(第三更)

宗族的關係捆綁,其實也是無奈的事,為何古人在宗族紛爭的時候,只為了一口水源或者爭一個地產就可以拿著棍棒去拼命,甚至是連命都可以不要,至少葉春秋所在的河西,幾乎每年都會有各家族之間因為這種矛盾引發的械鬥,不死幾個人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這其實並非是後世學者所抨擊的所謂中國人勇於私鬥而怯於國戰。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在這種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之下,單獨的個體是很難生存的,娶媳婦需要宗族中的人幫襯,春耕也需兄弟之間相互幫助,便是生了孩子,也大多是鄰里之間共同扶持,若是沒有宗族的接濟,或者說宗族作為你的靠山,一個個體幾乎是寸步難行,可能只生一場病,就嗚呼哀哉了。

正因為如此,這個時代的人才更需要團體,這個團體在鄉下是宗族,到了官場就是鄉黨,讀書人就是同窗、同年。

不靠裙帶關係,想要維繫住大家的關係,單憑一個上官卻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你是他的上司,他為你賣命也未必能得到什麼好處,你將來飛黃騰達,也未必能想到提攜他,畢竟這是檯面上的關係,誰沒有上司來著。

可是師生不同,有了這層身份,學生會想,自己的恩師若能飛黃騰達就好了,自己是他門生,走到哪兒都吃香一些;而為人師的人將來做了官,想要提拔幾個人,不免會想,某某人不錯,這人是我門生,將來有什麼差遣,可以放心地讓他去做。

就如大家出門在外自報家門一樣,沒人會說自己的官長是誰,就算說了人家也不會在乎,可是往往自報家門時會說,家父誰誰誰,自己又師承於誰誰誰,若是這二者夠牛叉,自然能得到別人的刮目相看。

而今這情景就像是潘金蓮遇到了西門慶,一下子擦出了火花,這些人自覺得拜入葉春秋門下是榮幸,葉春秋也希望藉此維繫軍中的關係,一拍即合,立即**起來。

於是大家紛紛拜倒,給葉春秋行了師禮。

葉春秋生受,師者如父,自己年輕輕,就做人爹了,卻不知自己的恩師知道自己給他收了這麼多徒孫,會不會吐血而亡,於是偷偷地瞄了王守仁一眼,王守仁卻是面帶微笑,似乎對此樂見其成。

想必因為貴州龍場的磨礪,使他更熟諳人心,也多少曉得了一些人情世故。

葉春秋命他們起來,此前是官長,有些話還不好說,現在既然是恩師,自然也就不必客氣什麼了,於是厲聲道:“爾等既拜入我的門牆,從今日起,理當好生操練,營中自有營規,有人觸犯,自是軍法處置。”

眾人忙道:“學生謹遵恩府教誨。”

哎……葉春秋忍不住在心裡搖頭,讀書人啊,可能未必就害怕權威,唯獨怕的卻是老師,這也算是奇葩了。

操練的事自然還得王守仁來督促,不過關於如何操練,葉春秋卻早已彙編了一個操練地教材出來,為了新軍的事,他已做了許多的功課。

這些人都是讀書人,身體並不強健,所以首先得先從鍛鍊體魄和學習營規開始。

體魄的操練,葉春秋也有詳細的計劃,無影劍中的煉體術一般人是難以承受的,不過葉春秋而今也算是邁入了劍道高手的行列,雖然還沒摸到宗師的門徑,不過對這煉體術進行改良之後,將這煉體術的難度降低,某種程度,這煉體術已經成為了弱化版,卻也能有不小強身健體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