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爭臉面。”
宜妃生過三個皇阿哥,老五,老九,老十一。生下老五那會兒,她還是個嬪,頭上有孝懿皇后和溫僖貴妃壓著,同位份的也不少,後宮裡危機四伏,兒子很不容易養大。事實上,康熙早年死的阿哥真不少,直郡王說是老大,他前頭還有四個沒序齒的,他之後還死了好些個,五阿哥出生那會兒,活著的皇阿哥只有四人,甚至還有剛出生就送去大臣家裡養著,度過前頭兩三年才接回宮的。
宜嬪生下五阿哥胤祺之後,康熙就同她提了件事,說嫡母仁憲太后是從科爾沁草原嫁過來,如今在宮中說得上話的除了太皇太后就只剩下那些個陪嫁丫鬟,深居宮中難免孤單,問她願不願意把老五送去太后跟前養著。
因著德嬪烏雅氏已經懷上老六,康熙真就只是隨口一問。
他頗疼宜嬪,想著若宜嬪不應就再等等換個兒子送去,沒想到宜嬪很乾脆就點了頭,非但如此還直截了當說老五跟著太后才好,任誰手再長也伸不到慈寧宮去,養在自個兒跟前總有不當心的時候。
康熙就是在夾縫裡長大的,能登基為皇時也命也,宜嬪這話很是中肯,他聽著正是那麼回事,沒兩日就把胤祺抱去太后宮中,允宜嬪隨時去看。
胤祺兩歲時,宜嬪晉為宜妃,又兩年,九阿哥胤禟出生。
因著已經送出去一個兒子,哪怕高位貴妃想要抱養也挑不到她頭上,她又已經晉位份做了妃子,九阿哥毫無懸念養在親額娘跟前。因是親手養大,母子感情非同一般,後來十一出生也沒撼動老九的地位,十一走後宜妃更疼胤禟。
胤祺心知自個兒和老九的不同,也不介懷,他比老九多得了皇瑪嬤的疼愛。
五阿哥胤祺是仁憲太后一把屎一把尿親手養大的,太后將全部關心都給了他,哪怕他出身不是最高功課不是最好,有太后撐腰,誰也不敢苛責慢待。
無論怎麼說,康熙可是出了名的孝子,哪怕仁憲太后是順治的第二任皇后,進宮頗晚,實際比康熙大不了幾歲,母子感情依然非同一般。康熙生母去得早,對無子傍身的嫡母更為敬重。
四妃之中,宜妃和德妃的處境極為相似,他們是同年晉嬪位同年封妃同受聖寵,德妃將四阿哥抱給皇貴妃養,宜妃將五阿哥抱給太后養……後來命運就拐了個彎,將兩人引向截然不同的兩條道上。
德妃生了老六,老六很得康熙疼愛,取名為胤祚。
祚,福運也,皇位也。
取了這個名他能平安長大才怪了,撇開後宮妃嬪不說,太子胤礽及元后孃家就饒不了他。
果不其然,六阿哥五歲那年生了大病,沒挺過一命嗚呼了,德妃悲痛欲絕的時候,撞見老四同太子有說有笑。這個兒子原就和她不親,撞見這一幕後心中越發膈應,之後母子隔閡漸深,到十四出生之後,德妃徹底恨上了胤禛,她打心底裡沒把老四當親兒子,那是佟佳氏的兒子,不是她的。
宜妃沒了老十一,她膝下老五老九感情頗好。
德妃沒了老六,她就把全部精力放在十四身上,拼命在為他謀劃,壓根沒把老四看在眼裡,見天給四福晉下馬威。
真的是同人不同命。
宜妃帶著老九和老九媳婦到慈寧宮的時候,其餘三妃都在,幾位皇子福晉也在,說到底都是來看寶珠的。寶珠和胤禟跟在宜妃身後進去,給太后並屋裡一大群人請了安,剛站起來就得太后賜座。
“老九這福晉哀家看著好,模樣生得俊不說,性子爽利,很有皇子福晉的氣度。”
太后娘娘開了口,旁人還能說啥?
鐵定是好好好,美美美,和老九配一臉。
這話是說給人聽的,至於她們心裡怎麼想只有自個兒才知道。總的說來,后妃是鬆了口氣,這等樣貌要是跟了皇上那才是災難,她們拿什麼去邀寵?至於別家福晉,因著年歲相差不大,羨慕嫉妒更多。
太子雖然沒說什麼,情緒是擺在臉上的。
大阿哥比較現實,既然不是他的人,羨慕完就完了,回去趕緊和福晉造人,爭取早日生下嫡子,至少要搶在老二前頭比過他。
三阿哥鬧完洞房回去就埋首書房畫了一夜美人圖。
老四老五老七沒啥特別的反應,老八是所有人裡面最不平的,出身比兄弟們差一截就算了,抹開臉面費盡心機迎娶郭絡羅氏,原本覺得這步棋走得很對,他是賺的。可人和人就不能比,他拿自家福晉和寶珠作比,比完心裡不痛快了。
因著昨日是十五,他人還是歇在福晉房裡的,就是翻來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