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解密”的手續。
因此,細心的媽媽很快就會發現,要很好地和孩子交流,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有一顆善於“解讀”的心,將孩子潛藏在內心的秘密看透,看穿孩子在表面的言行背後的真實意圖。
比如,有的時候,小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動而變得情緒失控,他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討厭你!”在那個瞬間,可憐的小傢伙惟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這些詞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來幫助孩子更好地瞭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麼?”你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你生氣是不是因為小明哥哥洩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漸學會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那麼,即便你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受。
事實上,開始我也不明白這一點,是我的好友春容的寶貝女兒孜孜的一次異常“失態”,才使我想到這些的。
孜孜是一個很有禮貌很活躍的孩子,平時我們的關係挺不錯。可是,當她長到兩歲的時候,也就是俗稱到了第一個叛逆期的時候,卻變得很“沒有”禮貌起來。即使是見到最熟悉的面孔,她也不叫“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而沉迷於她個人的世界中。為此,常常使她的媽媽在朋友們的面前受窘。
一次傍晚散步的時候,我又在花園裡見到了孜孜和春容。知道孜孜“沒”禮貌,不願跟人打招呼,於是,我和春容便沒有理她,徑直聊了起來。可是沒過多久,我突然感到有人踹了我一腳,並聽到旁邊一個稚嫩的聲音說:“我要殺死你!”
“你說什麼?”我和春容都非常吃驚。
“我要殺死你!”
這時,我和春容都意識到,“小傢伙”肯定那個地方“出了問題”,春容也沒有責備她“你怎麼能這樣對阿姨說話呢?”我們蹲下來,與孜孜開始了一場有趣的對話遊戲。
“你不是說挺喜歡阿姨的嗎?怎麼今天突然想殺死她呢?”
見孜孜保持沉默,我們又問:“你真的不喜歡阿姨了嗎?”
“不是。”孜孜的回答很遲疑。
“那就是不喜歡阿姨的某一個地方?”
“我不喜歡阿姨穿的這條黑色的裙子。”
“阿姨的裙子很好看啊,怎麼就不喜歡了呢?”
孜孜回答不出來,依舊不說話。這時,我無意中問了一句:“是不是因為阿姨只顧忙著與媽媽說話,你一個人覺得不好玩,於是便怪罪起阿姨的裙子來了?”
沉默了好一陣子孜孜突然歡悅地說:“阿姨的上衣很漂亮。”原來是因為我的出現,把孜孜和她媽媽的二人世界給破壞了!
知道了小傢伙的“秘密”之後,那晚,我們陪孜孜玩了很久。好久不願與人說話的孜孜,話匣子又開啟了。
2.今天又碰到不開心的事情了。
解讀孩子的內心秘密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的“創作”與其他藝術一樣,有著獨特的規則和方法。在這些規則和方法中,父母跟孩子說話的態度和技巧是最為關鍵的。
如何才能掌握跟孩子說話的恰當的態度和技巧呢?在態度方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做到讓孩子完全自願地、自主地去體會自己的感情,並把它明確地說出來;而在技巧方面,則要採取孩子所能接受的方式,並具備說服孩子剋制自己的情感的能力。否則,即使是面對最親近的父母,孩子也是不願將他內心的秘密向你敞露出來的。
只不過,要同時做到這兩點,非常難,甚至可以說是難到了極點。原因是我們做父母的,自己在對付自己的“情感”的時候,也沒有所謂適當的辦法,何況是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克服強烈的情感,當面對孩子的暴烈情感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於像我們的父輩對我們所採用的方式那樣,對孩子採取否決、壓制、躲避,或討好的態度。
比如,當面對孜孜的“失態”時,大多數媽媽所能採取的態度是:
否決的表達:“你並不是真心要這麼說。我知道你是喜歡阿姨的”。
躲避的表達:“你怎麼會是這種人?這麼沒禮貌。這不是你。”
壓制的表達:“如果你敢這樣再說一次,我就要好好地揍你一頓。”
討好的表達:“你不是真的恨阿姨,可能你只是暫時不喜歡她。”
這一類的表達方式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情感如同洪流,不能阻止,只能疏浚。強烈的情感有如黃河發了大水,你不能否認它的存在,也不能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