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相。

第二天,總統府的外事技術顧問達納打電話告訴我,希拉剋對我印象很好。昨晚的宴請是很特殊的,總統一般不請大使吃飯,只請過一次美國女大使、已故的哈里曼夫人,而且不是在總統府請的。所以要我不要張揚,以免其他大使“攀比”。

凡爾登的憂思 �

1999年11月我們應洛林大區區長的邀請,到洛林大區訪問。也許是巧合,也許是主人有意安排,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日時,我們正好到凡爾登,一次大戰的主戰場。 凡爾登是法國邊境默茲省的省會,離德國邊境50公里,人口只有兩萬一千多人。在高速公路路口,凡爾登市政府派來的警車和摩托車已經等在那裡。一路上有摩托車開道,我們很快就到了凡爾登一戰紀念館。

紀念館建在開闊的坡地上,凡爾登老戰士協會主席身著戎裝,佩戴著各種功勳章,在刺骨的寒風中等待我們。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戰士,一戰的老戰士都早已離開人世。前來陪同我們的還有凡爾登市市長、議員等,接待規格很高。當我們握他們的手時,感覺他們的手都冰涼冰涼的,知道他們已在那裡等候好久了。

主人們把我們引進了紀念館。這是一座用花崗岩蓋起來的建築。從外面看,給人一種堅如磐石的感覺;進到裡面,一股溼冷的空氣襲來,長明燈的火花跳躍著,忽隱忽顯,用來照明的牆上的白熾燈發出的冷光,不足以照亮整個大廳。我感覺恍若進入了地壕,與戰士們在一起……

一進入紀念館的大門,右側的牆是一大塊花崗岩石板,上面鑿了許多小麻點。走近一看,才知道那些“小麻點”全是在凡爾登戰役中犧牲的戰士姓名。那是一場惡戰,歷時300個晝夜,交戰雙方傷亡慘重,迄今沒有確切的統計。比較普遍的估計是:雙方參加戰鬥的傷亡人數各為三十多萬,法國傷亡36�2萬,其中162440人戰死;德國傷亡33�6萬,戰死143000人。西方的史學家稱凡爾登戰役是“地獄”、“屠宰場”、“絞肉機”,是“一百年來最殘酷的戰役”。站在這“死難官兵榮譽碑”前,沒有人不感到心情沉重。

紀念館用音像手段再現了當年法軍地壕裡的生活。我們坐上有軌小車,“沿著戰士的足跡”在地道里蜿蜒前進。突然,右側的燈亮了,一個年輕計程車兵正伏案寫信,向親人傾訴他的思念之情,掛念地裡的麥子是否有人收割。再走幾步,在我們的左側,出現一個麵包房,麵包師同一個戰士在調侃。小車繼續在黑暗中前進,聽到前面聲音嘈雜,怎麼回事?突然,光線打出了一群軍官,他們正為某個問題爭吵……不到一小時的時間,我們似乎經歷了地壕裡的生活。

紀念館的第二部分是當時用的武器、軍需品等的陳列室。走出陳列室,我們來到一間長方形的房間,房間的一角插著一面法國國旗,中間是一張長桌。講解員讓我們圍著長桌站好,接著就響起了法國國歌《馬賽曲》,樂聲一停,音箱中傳來了深沉的男低音:“凡爾登戰役從1916年2月,一直打到12月,雙方傷亡慘重……”他用簡練的語言總結了凡爾登戰役的情況,最後,他建議大家為在戰爭中死難的戰士和平民默哀。參觀者都為這肅穆的氣氛所感動。

走出紀念館,在凜冽的寒風中,老戰士協會主席向我們介紹了戰場的情況。紀念館所在地是凡爾登的弗洛裡村,在凡爾登戰役中經歷了20次拉鋸戰,整個村莊被夷為平地。1967年,在倖存的一戰老戰士和陣亡戰士家屬的倡議下,在凡爾登戰役的杜奧蒙堡壘所在地修建了一戰紀念館。紀念館對歐洲所有的青少年免費開放,目的是讓他們瞭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教育他們要致力於維護和平。

老戰士協會主席和凡爾登的市領導們把我們帶到了“和平廣場”。在那裡,早已集合了二戰時的老戰士、市議員及各方面人士、凡爾登市的群眾等。儘管天氣很冷,但老戰士們沒有穿大衣,而是穿著軍裝,佩戴著勳章。他們都是近八十歲或〖JP2〗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寒風把他們的臉頰和鼻子吹得紅紅的。隊〖JP〗首是一位坐著輪椅的老兵。紀念儀式開始,隨著嘹亮的軍號聲,老戰士手裡的軍旗緩緩下降,全場一片肅靜,人們陷入了對戰爭中死難者的緬懷……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戰場上死亡的人數是7485000人。交戰雙方直接用於戰爭的費用總共是1860億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民傷亡九千餘萬,直接用於戰爭的費用是11170億美元,物資損失價值40000億美元。人類經過兩次戰爭浩劫後,變得聰明起來,於1945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