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雖然真元力的作用已經顯現出來了,但只是很少一部分,為了更多發揮真元力,需要達到某種心靈的明悟,這種明悟用不可琢磨的“虛”來表示,也就是要真元力盡量符合“虛(明悟)”的性質來執行,這時人也出現大量神通,或與神通類似的功能。也稱之為練氣士,
“還虛合道”,這個階段修煉最難,也是最令人神往的,因為這個階段是從明悟到天道徹悟的昇華過程,若能練成,人就可跨越生死,窺破天機,練至本身的元嬰,真正進入‘修真’的境界。
看著神劍的消失,唐寶知道自己要是不做努力永遠也出不了這個古洞,也不做多想了。看著神劍消失的石壁,首先落入眼簾的是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道德真經》,細看起來,卻見上面密密麻麻的寫著許多繩頭小字:老子「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
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鑑,能如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
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細細品味道德經中的博大精深之含義唐寶頓時明白了這道德經中不止蘊涵了道家做人的道理,而且還包含著宇宙不變的橫理,在道家所稱為飛生法:宜絕念忘機,靜心定神;提防動心起念,惟有一靈獨耀,而歸真返□;此時便易入無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虛空,盡皆消殞,歸於寂滅。在一靈獨耀境中,不可動心思量,才涉思維,便成剩法。故宜念起即覺之,心動卸止之。心本虛靈不昧,於修靜定工夫中,固須制其外馳;然不可入於昏沉寂滅;宜貫注全神,集中一點,並保其一靈惺惺之境,妄心欲動時,即伏之不動,妄心已動時,即制之不動。要去欲起時,即攝令不起,妄念已起時,即予覺破·道家修煉,最重先天,而忌後天用事。此即是說:道家修煉,重末形而不重已形,重未然而不重已然;重無象之象,無相之相,無物之物,無體之體。修重逆修逆用,訣重返本還元;鼎重先天爐鼎,令不續起飛昇仙界,盼之,甚之!”
洞府中沒有晝夜之分,也沒有四季的更替。唐寶按照劍神留下的道家心法、功法,不分日夜地研習著各種武功。自從進入石洞以來,李唐寶發現自己的腦袋特別好使,不但那天龍御劍的功夫秘籍一看就懂,而且記憶力驚人,到了過目不忘的程度;那近十幾萬字的道德真經不到三天的工夫;他都熟背於心。
不過,最顯著的變化還是在身體上的,每次打坐以後,覺得全身上下,沒有一處不舒坦,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竟然聽不到自己的呼吸聲;當那些溫熱的真氣隨意念在全身的經脈中流注的時候,閉著眼睛,也似乎可以看到自己的內臟和身體的各個器官,感到空氣在毛孔中流動的速度與血管的擴張,而且每次行功醒來,他都發覺自己和一個不及一尺高的小人飄浮在空中,而且面板也越來越有光澤,變得晶瑩剔透,可以看到那紫色的小人象電流一樣的亮光,一閃而沒從天靈上進入自己的體中。
看到這樣的結果,他欣喜異常,自然更是勤奮。元嬰練化的方面,進展也極為順利,本身障礙的瓶勁得以突破,可以改變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