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預先的設想大致相似,邱、區兩兵團正一左一右沿鐵路南北迫近開封,我軍有了運動中殲敵機會,但是,欲一次吃掉敵兩個兵團,力量不夠。怎麼辦?
3 、8 兩縱經宛西、宛東、開封等戰役,傷亡已近萬人,其餘各縱隊行軍作戰月餘亦相當疲勞,是連續作戰,還是稍事休息?
敵邱兵團兵力密集,戰鬥力較強,不易分割速殲。區兵團倉促編成,戰鬥力較弱,區壽年缺少對華野作戰經驗,比較好打。如能設法誘引邱、區兩兵團拉開距離,出現了殲區良機,打還是不打?
如打區兵團,則邱清泉、孫元良、胡璉等兵團以及徐州方向的援軍都將紛紛來援,我軍可能面對敵軍二三個旅進行作戰。殲區如不能速決,我軍將陷於被動不利地位。
粟裕等反來複去衡量、比較,考慮各縱隊的特點,作戰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怎樣創造和捕捉殲區戰機。最後,他們認為:3 、8 縱隊取得了開封戰役的勝利,人員、武器、彈藥都得到補充,其餘各縱雖然疲勞,但減員不大,且打了勝,仗,士氣高昂,仍保持有強大的戰鬥力,只要部署指揮得當,誘使邱、區兩兵團拉開距離,分割圍殲區兵團是可以實施的。
對於其他各路援敵,如能像戰役第一階段那樣,平漢路方面的敵軍增援,由中野各縱阻擊,是可以保證殲區作戰勝利的。特別是如能奪取這一戰役的勝利,必將大大加速中原戰局向對我軍有利的方面發展,為此即使多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大家圍繞著如何選取殲擊目標問題展開了細緻的討論。
在討論中,粟裕分析道:“敵人不是想要奪回開封嗎?我們何不來個將計就計,把開封暫時讓給它。這樣既使敵人背上開封這個包袱,促其分散兵力,又能使我集中兵力在敵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