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成為擺設,更會資敵之用.
正所謂,人之善用則天下大治,人若不用則治世無功,備得好不如用得好,箇中道理由此可見一般.
而這開城在朝鮮人手裡雖然形若豆腐渣,但在日軍手裡那就好似如虎添翼,大不一樣.
如今,日軍據此堅城,集結重兵於此,太平軍想要輕而易舉下之,恐非易事.
而正是深知此城的重要性,所以,日軍必定會憑此堅城與太平軍決一死戰,而且,日軍必定是傾盡全力與太平軍一戰,因為,如果日軍此戰再敗,他們將只能退於釜山一線做困獸之鬥,更會由此帶來的嚴重後果,從而使日軍的戰略空間被大大壓縮,如果日軍再想反擊太平軍,那將難上加難.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出發,守住漢城將是日軍反敗為勝的唯一出路.
如此一來,太平軍在漢城誓必面臨一場血戰.
而為了應對此戰,日軍司令官伊藤博文也是有針對性地對此戰做出了周密的部署,務求做到萬無一失.
以當前的兵力論,日軍仍轄有總兵力約為四十二萬人左右,伊藤博文將之整編為二個軍,稱之為第一軍與第二軍,第一軍下轄第四,五,六軍團,總計二十萬人,任命坂本龍馬為軍長,西鄉隆盛為副軍長,而第二軍下轄原第一,九,十師團的大部,總計兵力為二十二萬人左右,伊藤博文親自兼任軍長,戶木孝允被任命為副軍長.
而伊藤博文的初步部署是依託堅城固守,並不出戰,他準備與太平軍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他相信,太平軍一定不可能長久地圍城,他們也有彈盡糧絕之時,而在太平軍彈盡糧絕之後,太平軍必定會撤圍,而就在他們撤圍之時,日軍再以逸待勞,出城追擊,必定會大獲全勝.
伊藤博文的如意算盤打的是呱呱響.
而且,他有信心,只要照此安排,太平軍想要強攻漢城,那幾乎就是送死,而他只要一想到太平軍在漢城城下死橫遍野的景象,他就想笑.
太平軍這段時間將日軍壓制的太厲害了,伊藤博文說什麼都要搬回一局,否則,他們大日軍皇軍的尊嚴何在,他伊藤博文的面子往哪裡放.
不過,伊藤博文的安排也不是所有人都擁護,日軍中也有人持反對意見,這些人認為,他們皇軍那可是天下無敵的天軍,即使前面幾次敗於太平軍之手,那也不算是敗,最多也就是算個平手,而且,這還是太平軍使詐的結果,而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日軍並不是打不過太平軍,所以,既然不是打不過,那為什麼要當縮頭烏龜.
而面對日軍之中的這種情緒,伊藤博文知道此風不可長,如果任由此風傳播下去,那必定會影響整個日軍計程車氣,最後必定會出大問題的.
所以,伊藤博文必須想出辦法來杜絕此風的蔓延.
於是,他一方面找來坂本龍馬三人,讓他們回去向自己所轄的大軍宣講堅守的必要性以及冒目出戰的危害性,讓所有人從思想上真正明白及理解堅守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他奏請天皇,出臺了很多的獎勵措施,比如說,如果大軍之中有人可以堅守十天,那可得錢五萬,如果堅守二十天,可得錢二十萬,並且,他還會為那些堅守時間最長的一些將士們立功德碑,將他們的事蹟傳之於世.
最後,有獎當然是有罰,伊藤博文頒下嚴令,如有沒有伊藤博文的命令而敢擅言出城拒敵者,殺無赦.
經過這一番恩威並重的整治,日軍中那些想要當出頭鳥的傢伙果真全都安靜了下來,不再有人敢強行出頭.
如此一來,日軍的思想便得到了統一,他們嚴陣以待,靜候太平軍的到來.
而日軍所做的這一切都已經被太平軍情報處駐漢城的分支機構偵知清楚,並向田小二等人所領導的中朝聯軍指揮部作了彙報.
根據這些情報,田小二所率的聯軍指揮部針對日軍的防守態勢做出了有針對性的部署.
雖然聯軍指揮部也知道前路漫漫,並且佈滿荊棘,但是,路已經走到這裡,他們沒有任何後退的理由,他們必須一往無前.
而且,儘管前路艱險,但對於矢志取城的太平軍來說,沒有什麼困難可以擋住他們前過的腳步,他們一定,必須拿下漢城,這是結束整個朝鮮戰爭的關鍵.
當然,中朝聯軍指軍部也不是盲目而動,他們也做了萬全的準備,在這關鍵的時刻,他們除了增強太平軍的三個主力軍團的實力之外,將原先負責後勤支援的朝鮮近衛軍團也抽了出來,從而加強了整個大軍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