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對兒童和嬰兒的危險尤其大。國際上許多國家和環保團體都呼籲對基因食品貼上標籤,進而停止轉基因生物的商業性釋放。
中國科學院《科學新聞》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將轉基因食物“可能”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總結為三點:
一、轉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類急、慢性中毒或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
二、作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質可使人類機體產生變態或過敏反應;
三、轉基因產品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微量營養成分及抗營養因子的變化,會降低食品的營養價值,使其營養結構失衡。
到目前階段,對轉基因安全性的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是:這是一個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的命題。在國際市場,轉基因產品至今還受到廣泛的質疑。
但是在轉基因食品還存在廣泛爭議時,進口轉基因大豆就席捲了中國。
轉基因大豆的進口,2001年我國進口大豆1394萬噸,相當於我國2001年的大豆生產總量,豆粕進口萬噸,豆油進口萬噸,其中69%來自阿根廷,18%來自美國,這兩個國家均是轉基因大豆生產大國。
在2002年以後每年的進口量基本維持在2000萬噸左右,轉基因大豆佔據進口轉基因食品原料的90%以上。
回到現在,在北京市場找不到“非轉基因”大豆油產品。
在主流的銷售渠道、大型超市、便利店等地均找不到“非轉基因”大豆油,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大豆油都貼上了“轉基因”的標識,消費者確實獲得了“知情權”,但想買“非轉基因”大豆油的選擇權卻沒有了。
“沒有辦法,市場上沒有‘非轉基因大豆油’,如果選擇花生油和玉米油等,一桶5升的油價格都比大豆油貴20元以上,一瓶橄欖油則要貴數倍以上,對於一個工薪階層的市民,由於經濟因素恐怕只能被迫食用轉基因油了。”
“魯花”的生產廠家坦言,選擇轉基因大豆作為生產原料,主要原因是國內大豆供給遠遠低於市場需求,而不得不向國外購買大豆。金龍魚、匯福等糧油製造商也不約而同地認為國內大豆緊缺是使用國外轉基因大豆的根本原因。
嘉裡糧油的吳先生更指出:“國內耗油量大,一些大城市的年人均用油量達到13公斤,國內的大豆產量根本供不應求,而且,東北大豆出油量小,不適合作為制油原料。” 然而一個被有意忽略的是,東北大豆正源源不斷地出口韓國、日本等拒絕轉基因食品的國家。
第六章 美麗的戰爭機器(3)
其實由於我國並不限制使用轉基因原料,生產廠家選擇轉基因原料生產,主要還是出於成本考慮。現在進口大豆100%是轉基因大豆,其出油率在20%~21%,而國產的大豆出油率只有17%,價格卻比進口的貴,因此多數廠家都會使用進口大豆做原料。
據估算,平均每桶5升非轉基因大豆油要比轉基因大豆油的成本貴2~3元錢。
由於我國多數消費者對價格還較敏感,對轉基因產品的安全爭議瞭解不多,多數大廠商都不願提高成本,生產非轉基因產品。
北京市某局轉基因辦公室的官員很無奈,北京市場沒有安全爭議的非轉基因大豆油的數量非常少,確實很難買到。
但目前政府部門針對轉基因大豆油問題,主要的職責是按照國家規定,對轉基因產品的標註工作進行監管。對於不按照要求標註的企業,農業主管部門可以對其進行處罰,限期改正,可以沒收其違法銷售的產品,處以罰款。
然而,他們的呼聲被大量轉基因大豆油品牌的廣告所淹沒,沒有人注意到。就是某些媒體注意到,也被某公共關係公司的巧妙遊說,而放棄了追究的努力:“轉基因辦公室是個衙門,他們不懂轉基因大豆,他們就是為收錢找個理由而已……”
卡羅琳知道,中國國產大豆相比進口大豆,出油率確實較低,用於生產大豆油,成本肯定要比進口轉基因大豆高。
但關鍵是生產大豆油的進口生產線是專為使用進口轉基因大豆設計的,所以,國產大豆用這些生產線自然會增加很多成本。
沒有人注意到韓國、日本廠家為何不覺得中國產大豆不適合生產豆油。
一切都被某公共關係公司的巧妙運作下被漠視了。
悄然間,存在安全爭議的轉基因大豆油成為豆油的主流。
想到這一點,卡羅琳還是很佩服E小組的能力的:他們居然讓實驗室產品成為主流,幾乎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