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部分

來福也失蹤了,極有可能和那個小路子一起遇上了什麼事情,才會一起失蹤被害的。第三個人叫張敬,這才是最關鍵的一個人。張敬的資料裡說明了幾件事情,第一張敬屬於皇宮中高階的“後備幹部”,現任御用監少監,是一個將來很有前途的內官。第二這個張敬曾經在南直隸南京呆過一段時間。好多官員和這個張敬有一定的關係。第三張敬和大內總管、司禮監張印太監呂芳關係很好,張敬是呂芳眾多幹兒子之中相對受重視的一個。張敬在呂芳數以千計的乾兒子之中,屬於年紀偏小,地位卻偏高的一個。由於張敬從小就聽呂芳的話,又在外放江南的時候,撈夠了本錢,回到皇宮後,張敬到處使錢走門路。呂芳的關係當然不能斷,其他大太監的好處也不少,張敬就成為了現在宮中比較得寵的一個太監。呂芳準備不久之後,提議張敬去司禮監“行走”當差。所謂的“行走”不是走路,而是在司禮監學著處理事務,屬於不正式的成員。在大明官員之中有兩個極重要的地方,都有所謂的“行走”。一個是內閣,內閣就是所有官員的最高衙門,幫助皇帝處理和收發所有國家大事的地方。還有一個地方就是司禮監,這是內宮處理內廷事務和皇家事務的地方。

明太祖朱元璋因為丞相胡惟庸事件,下明旨撤銷丞相職務,該由六部尚書直接向皇帝負責,所有的政務有皇帝一個人最終拍板。可是不久之後,發現皇帝一個人真的管不過來這麼多的政事,後來才有了內閣。所謂的內閣很奇怪,在明成祖朱棣時期,他們其實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秘書,幫助皇帝下下旨,起草一些檔案而已。當皇帝年幼或者生病的時候,內閣就代皇帝管理國家大事,代皇帝下達各種指令。最終之後,內閣的權利越來越大,漸漸取代六部成為朝中最重要的官員。為了制衡內閣的權利,也為了監督好內閣,歷代皇帝就利用身邊的太監管束內閣大臣。這才有了“內閣擬旨,司禮監批紅。”的規矩。也就是說內閣代皇帝草擬好聖旨,由司禮監掌印太監代皇帝蓋上玉璽畫上硃批。漸漸地內閣首輔、次輔被稱為宰相、丞相,實際權力和真正的丞相差不多。司禮監的太監也水漲船高,被稱為內宮中最有實權的衙門。官員們管內閣的成員為外相,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和四個秉筆太監為內相。能在司禮監當一任掌印太監,能夠親手用皇帝的玉璽蓋在聖旨上,是所有太監的夢想。在大內總管,也就是司禮監張印太監之下還有四個秉筆太監,第一秉筆太監兼任東廠總管,第二秉筆太監兼管錦衣衛,第三秉筆太監為乾清宮總管,第四秉筆太監為御馬監總管。掌管皇帝的玉璽的掌印太監,不但有“批紅”的權利,而且有管理皇宮內所有太監和宮女的權利。近十萬的太監、三萬多宮女都要聽從他一個人的指揮。更何況京城內外還有十多萬的禁軍,名義上只聽從皇帝一個人的指令,其實也是聽這個司禮監張印太監的號令。怪不得大家管司禮監張印太監為“九千歲”、“立皇帝”。東廠的權利,也是所有大明臣工和老百姓所聞風喪膽的。東廠的毒辣,還有做事風格令所有人瞠目結舌。更有一種民間說法,叫“朱家王朝,番子天下。”這“番子”就是對東廠的人的一種“貶義”稱呼。錦衣衛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就建立的特務機構,專門刺探官員和民間組織的機構。朱元璋是一個多疑的人,從來不相信手下的官員,就利用一群戰爭孤兒,組建成一支錦衣衛。由他直接指揮,專門暗中監視各位官員,特別是一些將領還有地方要員、朝中大臣。從來索性下了明令,凡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員,包括三品官員,錦衣衛都會派人暗中監視,定期向皇帝稟報。地方上五品以上正職官員,帶兵超過一千以上的將領,錦衣衛也要監督。乾清宮是皇帝處理國家大事的地方,乾清宮總管,也就是和皇帝最親近的人,所以職務也相當重要。御馬監是內宮之中第二大部門,“司禮監掌印,御馬監掌符。”司禮監掌的是皇帝的玉璽,御馬監掌的是皇帝的“兵符”。所有京裡京外的將領,見符如見君,直接聽從“兵符”的調遣。御馬監在外,給每一個帶兵的將領配備了一個“監軍”。這個監軍是太監,手裡不但有軍隊的財政大權,更有出兵的“兵符”。只有監軍手上的一半“兵符”合上御馬監下達的聖旨、出兵“兵符”,才能調動大軍出征。所以御馬監總管其實就是掌管大明軍隊的最高實際將領。一個司禮監張印太監,四個秉筆太監以下,就是司禮監的“行走”太監了。張敬要是進了司禮監,擔任“行走”的話,就是皇宮之中排名靠前十名的大太監了。

秦泰有點猶豫,張敬難道又牽涉在這件案子裡?因為這份無意之中得到的卷宗裡,秦泰發現張敬應該認識這些已經死了的官員。這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