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敏慢慢呷著一口茶,他也希望是這樣,但這僅僅是希望而已。憑他的政治嗅覺,能嗅出事情沒這麼簡單。
這次本想把火引到司馬安身上去,沒想到第一步剛邁出,事情就變成這樣,弄不好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想到這,諸葛敏眼皮不禁直跳,慌忙對李清商說道:“你立即去,把黃夢梁和錢琛打發走,讓他們離開京城越遠越好等等。你不能再自己去了,派個不起眼的人去就行。還有,從今天起,府上閉門謝客。國子監那邊,堵胤錫怎麼鬧,由他鬧去吧。”
“是,不才這就去辦。”
***
御書房裡。已經點上了蠟燭,秦牧讓人端來了些點心,大家就著熱茶用一些點心後。繼續討論。
在如何解決人力這個問題上,宋應星和楊慎、劉伯全、許英傑四人都沒有出聲。
人力不是沒有,因戰亂導致家破失親,孤苦無依者比比皆是,而女性又佔著大部分,正適合從事紡織業。
問題就在於秦牧要建的是集約式的大型紡織廠,而不再是象以樣,由各家各戶小打小鬧。現在誰提義將這麼多婦女集中到廠裡去,這違背了女子應守的道德規範,極可能會引來滿朝御史言官的攻擊。
秦牧也不逼他們,這事自己來扛吧,做了再說。
秦牧堅持要搞大型的紡織廠,自然是想看看能不能借機推動一場工業革命。
根據楊慎所說,松江府志上有明確記載,明朝中後期,光是松江一府之地,每天出售的松江大布就達15萬匹之多,而全國每年生產約6億匹,總價值一億兩白銀。其中半數以上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出售。
換句話也就是說,大明每年光是棉布一種商品,所產生的金銀交易量就達到五千萬兩以上,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產量,比英國發生工業革命時產量大出6倍,
眾所周知,發生在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正是以紡織業為啟動點的。
那麼比英國產量大出6倍之巨的產能規模的明朝,為什麼沒有出現工業革命呢?
秦牧個人認為,關鍵就是在於,明代棉布產量雖大,但主要是各家各戶分散生產的,這是典型的小農經濟模式,沒有形成集約式的企業化生產,也就催生不了工業革命。
據楊慎所說,松江府四鄉之人,自農桑而外,主要便是紡紗織布。摧車蹋弓,紡線織機,率家有之。
村民入市買棉,回來交給婦女紡織,日業於此,雖六七十歲老人亦然。有夜完紗而旦成布者,謂之雞鳴布。遇到農閒之時,男婦老幼共相操作,篝燈紡織,旦夕不休。
或許,這正是小農出身的朱元璋所追求的景象:男力耕於外,女力織於內,遂至家給人足,每個人都安於眼前,一生不出鄉里,老死不相往來,如鄉野之草,自生自滅,帝國將因此綿延百世,千秋萬代
而朱遠璋的這種觀念,正是秦牧一定要打破的。
集約式的企業化生產,最重要的技術,在紡織技術方面,楊慎和宋應星都有深入的瞭解,秦牧問起,楊慎便答道:“如今松江百姓用的軋棉攪車,只須一人自搖、自踏、自喂,每天可軋籽棉十斤,出皮棉三斤,比明初提高了三倍。
彈棉開松去雜方面,主要是以木為弓,蠟絲為弦,長五尺許,上圓而銳,下方而闊,弦粗如五股線,置弓花衣中,以槌擊弦中,效率也比以前提高了數倍。”
就秦牧所知,紡織大概可分為四個程式:軋棉籽、彈棉、紡紗、織布。
而最耗工時的應該是紡紗這一道工序,要把一團團棉花紡成一根根細線,想想吧,一匹布要多少紗線才能織成。
因此他立即問道:“現在的紡車,效率如何?”
“回秦王,自黃道婆改進之後,目前民間所用的紡車,最多為四錠。織機方面,有三梭羅、五梭羅、七梭羅等不同的織機。”
楊慎說得比較簡略,不過透過他的解說,秦牧也有了大致的瞭解,對此,他肯定是不滿足的。
他對韓贊周說道:“下一期的大秦時報,刊個懸賞文告,不管是誰,只要能改進紡車,一次多紡一綻紗賞銀一千兩,多紡兩錠紗賞銀兩千兩,如此類推,不設上限。扎棉機、彈棉弓、織機三樣,但凡有重大改進的,也一率予以千兩紋銀重賞。”
韓贊周連忙應道:“奴才遵旨。”
正所謂重賞之下,心有勇夫。
秦牧就不相信了,開出如此重賞,讓整個大秦的人開動腦筋去想,就比不過一個珍妮。
在官營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