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上有交易了多少東西嗎?”
“這”
在秦牧再三追問之下,大家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秦牧淡淡地說道:“大家先把這個問題想透徹了再說吧。”
黃振林想了一下說道:“啟奏秦王,具體可由各地的稅監分別統計商品總量,由縣到州,由州到府,層層疊加,匯總上來,應該就能得到一個大致的資料;
再以這個資料發行紙鈔,即便不十分準確,但也不至於造成嚴重的錢荒或是貶值,而且朝廷發行紙鈔,總有一個逐漸流通的過程,先發行少量,等信譽建立起來後,再慢慢以紙鈔取代銀錢;
這個過程少則需要幾年,多則十年,這期間各地稅監年年統計,到時市場上的商品總量以及每年增減率,都應該有一個客觀的數額了,再以這個數額計算紙鈔發行數額,當不至於有太大的出入。”
“如此倒也不失為可行之道。”秦牧點了點頭,向司馬安等人詢問,“各位大臣以為如何?”
按慣例,每一個皇帝登基,除了要有自己的年號外,有一點也不容忽視,那就是要有自己的錢幣,通常在確定自己年號後的元年,就發鑄造自己的“通寶”。
秦牧現在只是稱王,還沒有稱帝,所以年號用的是秦元年,和朱元璋稱吳王時用吳元年是一樣的。因此,鑄幣本來不用著急的。
但現在幣制的確定,關係到了規範市貿及民生恢復,很有必要提前議定。
從秦牧的態度看來,他偏向於發行紙鈔,司馬安想了想說道:“臣以為發行紙鈔,應慎之又慎,朝廷可先成立紙鈔提舉司,會同三法司先制定鈔法,然後再少量發行,看看民眾的反應再說。等紙鈔信譽建立起來後,再作進一步打算不遲。”
**************
PS:30號了,今天還沒開張,又被暴了幾回菊,名次一直在跌,一直在跌,嗚呼!繼續求月票,求護菊!
求月票!
求月票!。
(未完待續……)
第379章 幣與銳(三)
******
在信譽在沒有建立起來之前,想立即用紙鈔全面取代銀錢統一貨幣,這不太現實,洪武帝前車可鑑。
問題是統一不了貨幣,普通百姓就始終深受其害。
現在施行的一條鞭子法,以計畝徵銀,但下層百姓平時收入少,得到的基本都是銅錢,所以在繳納兩稅的時候就要集中向商人兌換,而商人藉此將銀價抬高,普通百姓因此蒙受了嚴重的盤剝。
同時,兩稅徵收期間,百姓需要大量出糶糧食換取銀錢,糧價會跌得很利害。本來要上繳一百斤糧食的賦稅,就要賤賣兩百斤糧食才夠交稅。
另外就是稅銀的火耗問題,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火耗為由,多徵錢銀,以彌補地方府庫因火耗而造成的虧空。但火耗有多有少,一直以來都由地方官員說了算,這就成了地方官藉機斂財的藉口。
凡此種種,使得本意是減輕百姓負擔,增加朝廷稅收的一條鞭子法,在明代卻被稱為殘民一條鞭。
以前秦國只有江西、湖廣兩地,剛上任的官員也都還比較清廉,加上秦牧的糧食戰略,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糧價,所以短期內這些問題沒有突顯出來。
但隨著地盤的擴大,這些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很很就會暴露出來,使百姓深受其害,剛剛產國的大秦會因此失去民心。
秦牧就這三個問題,向在坐的大臣徵詢意見。戶部待郎許英傑當先站出來說道:“臣建議加大銀行網點的覆蓋面,至少在每個縣都要設立分行。如此一來,各縣百姓在納稅時,可到銀行兌換銀錢,防止奸商藉機哄抬銀價。減少百姓因此蒙受的盤剝;
另外,鈔法制定之後,臣建議先印兩百萬貫小鈔,以代替銅錢,允許百姓以紙鈔納稅,如此一來,也可以減少銀錢兌換所帶來的弊病,同時還可以解決一部火耗的問題。”
大明寶鈔之所以遭到百姓抵制,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明廷一開始在稅收中不收寶鈔。
朱元璋是小農出身。對經濟學沒什麼概念,他發行寶鈔,既沒有準備金,又沒有發行限額。更搞笑的是,他印出寶抄後拿去向百姓買東西。結果收稅時又不收寶鈔,這怎麼可能把寶鈔的信譽建立起來呢?
所以許英傑此時明確提出。發行紙鈔後。允許百姓用紙抄來納稅,這樣不但容易建立起寶抄的信譽,同時可避免百姓在納稅時,必須兌換銀錢所蒙受的損害。
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