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挽雲也從沒有把石氏這樣得寵的人當成對手,那石氏要真正的冒尖,也要先看鄭氏答不答應。
現在時間還短了些,等過個三五個月,一年半載,石氏要還這麼得寵,你看鄭氏的臉色好看不好看?石氏一門子人可都在鄭家手底下吃飯呢。
兩批女人,柳挽雲當然更熟悉的是第一批了。那五人裡,石氏、姚氏跟張氏、鄭氏、林氏相比,最大的短板就是家族受制。而張氏、林氏和鄭氏的後臺與她老爹相比,那顯然是柳德昭更受大都督的信任。
後院的這些小心思陳鳴一點都不關心,他現在正在全神貫注著清軍在山東的佈防。
自從那篇祭文出世以後,關於復漢軍開春要北伐的訊息早就傳到了北京城,乾隆皇帝的反應是調遣了兩千在京的八旗馬隊南下山東。北方的天氣依舊嚴寒,要大批人馬調動至少也要等到出了正月。而且今年冬季山東的天氣固然是很冷,但是雪卻沒見多少,春旱已經不可避免了。
再由,北京城裡現下各地舉子云集,乾隆三十四年的科考還是如期要進行的。去年臘月,乾隆還做樣子的撥內帑銀萬兩,修繕貢院。早在年節前,北方各省的舉子,還有湖廣、兩廣、江西和浙江,乃至福建的舉子,西南各省的舉子就已經紛紛前往北京。
對於這些舉子來說,天大地大都大不過他們考試。現在各地方局勢不穩,兵禍賊害,路遇劫匪可不是天方夜譚,但還是有很多很多的舉子從四面八方蜂擁而到北京。據北京站的人彙報,這些天南地北的舉子至少還有五千人,比之往年的大考也錯不了多少。
而今年如果計劃不出意外,復漢軍的第一次科考也會開啟。不問出身,不問資格,願意考的就可以來考。就像唐朝時候一樣,分科取士,只不過不是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可也是有同工異曲之妙。
復漢軍的科考一共分四大類:政治、法律、算術、工程。
前者當然就是普通意義上的官兒看,後三類叫術業有專攻,屬於技術性官員。當然,他們如果真的有政治頭腦,一樣可以跳出狹路,登上更為廣闊的舞臺。陳鳴甚至還想把刑偵放到科舉上,若是能出幾個宋慈,洗冤天下,也是大公德。
可惜是這刑偵一塊在中國的地位太低太低,中國民間倒是流傳著狄仁傑、包公、施公的演義小說,但現實中呢?比如那仵作,下九流的賤民,甭管實利有多少,但放到社會上是人人看不起,還有衙役、捕快的政治地位都很低。陳鳴想單獨給刑偵這一塊開一科也不可能。現在只能碰著點邊角的放到法律這一塊了。
正月十六日,一支一二百艘漕船組成的船隊緩緩離開了南京下關碼。這是西去安慶的船隊,船上載運的就是那十個非主力營頭。王之政站在船尾,看著緩緩消失在自己眼前的南京城,淚水止不住的流淌下來。在蘇州,他沒有尋到自己的家人。而現在他隨著隊伍開去了安慶,徹底離開了江南,那就更沒希望尋到自己的父母了。
抑制不住的悲傷讓他痛哭流涕,跪倒在船尾,久久還在哽咽。
而站立著坐船船頭甲板上的唐文燦,則正飽覽著江上風景,躊躇滿志。他是這支復漢軍的副指揮,級別又提高了一級。要不是主力營沒有空餘的位置,唐文燦都可以蹦到排名靠後的主力營當正牌營官了。
現在他也不差啊。
自身地位的穩步高升,和復漢軍前景的越發光明,讓唐文燦顯得躊躇滿志。連他身邊的胡文賢這個時候也去掉了擔憂,臉上露出少許的興奮。
胡文賢跟著部隊到了安慶,而他的家人則留在了南京,兩邊算是分開了。如今這個世道,胡文賢顯然對父母家人的分離很是不安,但人往高處走,唐文燦前景光明,胡文賢跟著唐文燦一路走下去,明顯比回到後勤部隊當文員更有前途。思慮再三,胡文賢還是踏上了開往安慶的船。這是他自己的選擇。
就像將大部分財產和工匠等等都已經轉移到了舟山,但自身還依舊留在松江的陳繼功,拿著陳鳴寄給他的厚厚一捏資料,頭疼不已。二哥讓他造西式的大風帆船,給他寄來了這些個東東,可他真的看不懂啊。“叫老馬頭過來,還有老鄧,老孫,快去叫……”(未完待續。)
第三百章 繁忙【求訂閱】
過了正月二十,復漢軍撤離杭州。然後大軍全面退出浙北,這中間的事兒就太多了。
每支軍隊的開拔和行進都需要知會陳鳴,他們的後勤補給,他們的繳獲,他們在地方上有無觸犯軍規軍紀,還有一些職務調整。陳鳴每日都從天明忙活到天黑,每